教学啦
当前位置: 教学啦 > 高考复习 > 数学复习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最新9篇

时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教学啦可爱的编辑为家人们找到的小学数学思维练习最新9篇,仅供借鉴。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范文 篇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儿童语言的发展,将促进其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一年级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引导说好,培养会说、鼓励学生敢说。

1.运用直观教具训练数学语言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通过直观教学,加之教师语言的形象性和学具与教具,教学方法运用的得当,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形成学生正确的鲜明的表象,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逐步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一年级学生对色彩鲜明的教具极感兴趣,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诱发他们自我的精心思维,许多抽象的道理在教师巧妙地运用直观手段条件下,会变得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首先让学生读例题,说出题意,再引导学生细读例题,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教具。指一名学生在粘贴板上摆,先粘出12只白兔,再粘出7只黑兔,粘时与前面12只白兔对齐摆,摆完7只黑兔为止。然后学生看图,从图中找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这时学生看图说出列式方法:12-7,教师讲解,从12只白兔中去掉与7只黑兔同样多的部分,剩下就是多的部分。(教师把相等部分的白兔拿去)再让学生看图叙述之后,列出算式:12-7。

数学语言的训练,直观教具是有力的帮手。学具与教具有助于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很快的使学生理解题意。学生会愉快的接收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尝试练习语言

数学知识有严密的系统性,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组成。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不断变化的新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新知识的来龙去脉;既引导思维,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如:学习退位减法时,先复习口算:32-8,学生序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32-8。列出竖式,运用口算方法,让学生说出竖式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2减8不够减,聪个十里拿出一个十,再加上个位上的2减去8,等于4。从十位拿出这1个十,也就是退位,为了能记住从十位中退去1个十,就在十位的数上点上一个"、"做记号,这个点在十位上是借给个位的标志。当从十位上向个位退1时,个位上应该怎样计算呢?个位上的数应是多少?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口算的退位减法,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会很快地说出得数。

3.引导学生学说数学语言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范文 篇二

一、逆向思维寓概念教学中

在概念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既能使学生清楚地辨析概念,又能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概念,更能培养学生双向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如“方程的解”这一概念包含着两个特征:一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值,是方程的解;二是,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应使原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这两个特征是相反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认识“方程的解”这个概念,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二、逆向思维寓公式教学中

通常情况下,数学公式都具有双向特征。在公式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既可以变学生的单向思维为双向思维,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如教学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后,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可通过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求出三角形的面积。然而,如果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怎样求高?或己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怎样求底?这时就得逆用公式。求高,将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后除以底;求底,将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后除以高。

学生在逆用公式时,联想到公式的推导过程,与推导公式时的思维过程相比,就会觉得现在的思维其实是相反的。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既理解了公式、运用了公式,又在理解和运用公式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得到了逆向思维的训练。

三、逆向思维寓解决问题中

小学数学,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中,问题可以通过顺向思维去解决,也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去解决。从而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篇三

数学教学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连的。首先,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以各种形式进行着各种思维方法,如对象比较、数字分析、综合运算、抽象思维、概括总结、推理判断;其次,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明确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思维包括很广泛的内容。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一个人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小学数学内容虽然比较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是也离不开推理和判断,这就为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培养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最佳阶段。

虽然说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如进行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时,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是采用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与此同时,学生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如,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内容有密切相关的新内容时,在做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练习题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据有关研究,小学生在11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性思维。所以,在小学阶段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教学任务,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教学内容来渗透一些辩证观点。如三年级课本中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了一些感性材料。

二、掌握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数学课堂上有意识地充分利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条件保障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在小学各个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例如,开始让学生认识大小、长短、多少等内容时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的加、减运算时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如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等就得需要教师做好引导教学工作。教师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在无形中让学生养成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这样从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了。

(二)在每节课的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论是复习教学,还是新知识教学或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但要让学生说出结果,而且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遗漏甚至错误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他们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还能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几周时间的训练后,引导学生对思维过程简缩,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算出结果,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进行培养。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讲一下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怎样去分析、去推理,最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通过直观引导让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两位数和用整十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计算两位数乘法的步骤。这样学生即懂得了算理,也能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虽然部分数学老师很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整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较难的练习题来作为训练学生思维的活动,或者专门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些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也是可以的,但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能力的任务。

(三)在各单元内容的教学任务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和画图)时,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进行的抽象、概括的结果。所以在对每一个概念的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如教学长方形的概念时,教师不应直接画一个长方形,然后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是应先引导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要只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而是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7=2+(3+7),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7相加,与先把3和7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让学生对这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5+17+43)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

(四)在作业及课后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范文 篇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对策建议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广泛性,它可以给学生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所以说小学数学是最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

一、采用合理思维培训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比如,运用综合分析法、抽象具体法、求同求异法等教学手段。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渡的培养。例如,在关于圆柱体侧面积的教学内容讲解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圆柱模型从侧面剪开,想象剪开后的形状,根据与正方形、长方形相似的关系,间接的求出侧面面积的计算公式。经过这一系列的知识引导,使得学生大大增强了对知识结构体系的了解。然后教师再运用求同求异的思维方法,结合知识内容,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不断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抓住思维起始点

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网络都是环环相扣的,而数学是最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教师要抓住思维发展的过程,逐渐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例如,在关于按比例分配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从已经学过的平均分配入手,在对原有知识有效复习的情况下,对有效地引出了新知识的探索。然后,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记忆,加深记忆能力。最后,可以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实际分析、讲解,从而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知识的起始点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教师比较熟练与利用已学知识作为新知识教学的起始点、导火索,来引出对新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从而激发学生大脑思维不断运动起来,逐渐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篇五

小学教育是学生知识积累的初级阶段,也是独立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时期,小学生较小阶段的启蒙思想会在此阶段逐渐系统和完善。不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会在此期间得到转换。所以,小学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决定小学生的未来命运,还关乎国家知识人才的储备,以及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就要发挥创新精神,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汲取知识养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深化数学方面意识。

1教师教学方式的及时创新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过硬的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知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教师创新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主要是要从自身创新能力与思维活跃学生的培养方面进行,将数学教学工作的创新性教育落实到课堂内外。

1.1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常言道:教师是园丁,为社会和国家辛勤的培育花朵。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教学能力的优劣关系到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与能力提升的快慢,所以,教师的重要性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国家站在宏观角度与实际社会需求的角度考虑,“科教兴国”战略早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被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思维模式僵化不前,日常教课过程中完全按照课本知识进行传授,不勇于创新,因此,所教学生大多也都是泛泛之辈。所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国家培教学啦www.jiaoxuela.com教学啦育出一支综合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教师团队。由于小学数学创新性的要求,任数学教学的老师应该具备创新能力,其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学是最能开创学生创新思维的学科之一,如果教育前期限制学生的思想自由,那么会阻碍学生新思维的拓展,未来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就会遇到难题。根据实际情况粉刺,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较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注重听取学生的真心话,鼓励他们用创新性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学会活学活用,拓展解题思路,而不是局限于现有教材,忽视学生课堂外地的学习与交流。

1.2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挖掘。身为“唐宋家”之一的韩愈曾经有一著名论断“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学生家庭教育与身边事的影响,思维方式因人而异,教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循序善诱。通常同一个班级中,部分学生循规蹈矩,恪守规则,还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思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和其自身特点,选取不同方式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学对于此类学生的挖掘是结尾有利的,一般说来,此类学生课堂表现主动,思维跳跃,针对数学难点有探索精神。教师对于此类学生,可以着重留意,也可采取特殊方式进行培养,不可因为学生知识有限,就忽视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整体发展阶段来看,小学生的知识不足以使其创造出深刻知识,不过学生的潜力无限,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如史料所记事例:司马光五岁砸缸等广为流传的故事。无论史料记载或是潜力发展空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师强有力的引导,方可慧眼识才。

2学生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

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在不知不觉中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为他们搭建有效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性考虑,最好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小学生的特点就是贪耍爱玩,如果课堂氛围严肃,不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轻松愉悦的氛围可以释放小学生天性,更有助于引起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刺激学生进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还应该将传统填鸭式教育转变为让学生自发主动的学习,让其能够在放松状态下将自身潜力发挥出来,进一步培养创新素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将传统课堂的严肃氛围设计成为宽松愉悦的环境,让学生能偶始终围绕如何解决问题而思考。另外,教师也要对所提出问题进行总结,适当时候通过创新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果问题缺乏较高价值,那么学生也就没有必要对其展开讨论。还有,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心理状态,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当时候肯定其行为和想法,增强自信息。最后,就是教师要学会转换角色。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教师需要与学生角色互换,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可以理解学生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平台。

3结语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范文 篇六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教学 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 合作学习要激励学生“彰显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根据需要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所以,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迎合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特意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好小组长,组长对每个组员的任务进行分工,教师也会低下身子走到学生中去。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组长一言堂,或者只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参与,而其他学生则袖手旁观、坐享其成。看似热闹,其实毫无“个性”可言,完全是被动接受,这样的合作学习其实是低效的。合作学习本身应该是一种互学习,但这种互学习一定是建立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每个人随时准备发言的基础上的。所以在平时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学习,勇于围绕学习任务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对他人的思维、做法进行评价,即“彰显个性”。

案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片断。

师:如果是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列式?

生(齐):3÷4。

师:每人还能分到整块数吗?

生(齐):不能。

师:每人分不到一整块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3÷4的商呢? 请每个小组把事先准备好的几张圆形纸片和剪刀拿出来,动手分分看。

生1(把纸片拿出来数一数发现有6张):怎么有这么多纸片?我们只需要3张就可以了。(其他学生也愣住了。)

生2:可能有不同思路。

生3:我已经有一种分法了,你们听听看。拿出3张纸片代表3块饼,每次就分一块饼(边说边用剪刀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可以得到1/4块,这样分三次,每人就一共得到3/4块,也就是3÷4=3/4(块)。

生(大多数成员):有道理!有道理!

生4: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想出另外一种简单的分法。只要把3块饼放在一起分一次就行了(说着就把3张纸片重叠放在一起,用剪刀平均分成4份),这样每人分得1份,摆开来就是3/4块。

生:这种方法好,很快捷。

……

(小组学习汇报,该小组推选生4汇报。)

生4:我们组看到老师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张纸片,我们就思考可能有不同的分法。××同学是把3块饼一块一块都平均分成4份,然后得到每个小朋友分得3/4块。我受他的启发,把3块饼放在一起一次平均分成4份,每个人也得到了3/4块。我们组的同学都认为我的方法比较简单。

师:你们这个小组真爱动脑筋,个个都是好样的。

案例分析:这个合作小组虽然看不出有什么明确的分工,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有序的、积极的、愉快的,人人都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过程,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代表小组汇报的那个学生还能简明扼要地把小组内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了汇报,再加上教师的简短评价,让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到合作学习就是要引导并激发学生将各自独特的思维进行相互碰撞,在碰撞中形成智慧的火花,最终实现“彰显个性”与“合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二、课堂教学要力求“内省外思”

“完美”是我们许多教师尤其是进行公开课教学教师的一种理想追求。但这种追求有的教师却走入了误区,认为一堂数学课只要能很“顺当”、学生“全明白了”就是“完美”的。其实,一节“完美”的数学课堂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方法的掌握,还应该留给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自主探究的空间,即要激发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本领去探究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空白”。也就是说,一堂有效的数学课要做到“内省外思”,其中,“内省”是前提,“外思”是发展。只有课内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有限的40分钟内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生的“外思”才能成为可能;同时,此时的“外思”也显得非常必要,它是一节数学课的延续,更是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外思”可体现在数学课的各个环节,但一节课的结尾常常是激发学生进行课后探索与实践的“温床”。在练习的设计上一定要有层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去探索,不仅使学生对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有一个回忆、联想、再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去再思考、再创造。

案例:“找规律”教学片断。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路线中的搭配现象(课本“想想做做”第1题)。

2.衣服中的搭配现象(课本“想想做做”第2题)。

3.游戏中的搭配现象。

师:生活中,不光是吃早餐、走路、穿衣服有搭配问题,我们平时玩的游戏也有搭配的问题。

师:同学们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吧?玩这个游戏我们关注的都是输赢问题,现在我们如果从搭配的角度去看,两个人玩“剪刀、石头、布”游戏共有多少种搭配情况呢?

生:6种。

师:你们能用今天学过的方法在纸上画一画吗?看看谁画得简单、明了、快捷。

生1:9种,不是6种。

生2,不错,是9种。

……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范文 篇七

一、让学生从知识内涵中体验思维乐趣,培养积极思维习惯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提出了学思结合、学思并重的思想。在平常的练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解完题就认为万事大吉,任务完成。其实解完题,严格地说只算做完一半,还有另一半是“思题”。学生通过“思想”可挖掘出知识内涵,从而成为逻辑思维的主动学习者,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比如练习五年制小数第八册P162第七题:把下面每组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解这道题可先通分再比较大小,最后排列顺序。若到此为止,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可能得到有效培养。我在教学中增加了以下训练:1.此题为何要通分?(虽未言明通分,但要比较出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必须通分。)2.第3组题的解答对你有何启发?学生经过比较,分析解题过程可知:由于带分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可知比较分数部分的大小,即只通分分数部分,不必化成假分数后再通分。最后能归纳总结出带分数的通分方法,挖掘出通分知识的内涵,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勤思维的好习惯。

二、利用习题间的内在联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做课后练习题不只是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去解答,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根据习题之间内在联系,边解题,边比较、分析、综合,通过解题,学习逻辑思维方法。以解答六年制小数第十册练习三为例。先对习题编排作简要说明。第1题至4题是已知圆的半径、直径求圆面积。其中第4题所求问题与所给条件的单位不统一。第5题如下:“一种麦田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5米,它能喷灌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这题需要先判断出是求圆面积,圆的半径是15米方可解答;第6题是求数的平分;第7至9题是已知圆周长求圆面积;第10、11题是分别求圆的周长和面积。若在教学中,学生统算一遍,教师订正一下错题了事,那么学生所获知识只是散乱的、浅显的,学生不可能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练习中,我们有必要进行以下讨论:1.已知哪些条件可求圆面积?(已知圆的半径、直径、周长。)2.求圆面积应注意什么?(不同的条件应用不同的计算公式,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要对应。)3.求圆的面积与周长有何区别、联系?(应用的公式不同,单位名称不同,但所给的条件可相同。)以上问题学生需要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才能得出答案。这样所学知识就能串成线、结成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让学生有意无意地体验逻辑思维过程,从中悟出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适时评讲,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练习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放手练习、大胆想,又要有适当的指导。教师在评讲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侧重交给学生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维。切忌蜻蜓点水,几个学生答不对就“暗示”,告诉学生正确答案。2.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思维要灵活。例如:判断1是任何自然数的约数的对错。若转换思维角度可得以下几个结论:任何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任何自然数都能被1整除;1能整除任何自然数,最后归纳出约数、倍数、整数这几种关系可以互推。3.教师评讲应放在重点处、难点处、学生不理解处,帮助学生分析出错原因,逐步培养学生解题要有依据,思维要有条理的思维习惯。

四、适度进行方法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后练习的量要严格控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同时以避免死记硬背,整天搞“题海战术”这类不科学的练习方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方法多种多样,书面化的练习方式是在练习中最为普遍的。在书面练习的同时,教师要看到其他练习方式的优势所在,比如口述练习的方式,有时候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我们必须重视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通过剪、拼、画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操作中,既可培养动手能力,又可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智慧的健康发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通过让学生用自制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自己的操作中体会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把操作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 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62

数学对很多学生而言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但对部分学生而言却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为了使学生都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拥有了有效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将会游刃有余,更好的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尤其在要求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培养学生有效的数学思维能力,应该从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出发,有效掌握理论知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机械的掌握相关的定理、定义,另一种是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要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所谓数学思维能力,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及解题过程中的一种思路,学生只有有效的理解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思考,理出数学学习各个环节需要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思考,真正理解相关定理、定义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也能够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通过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握好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点的各个环节。现代教学要求实现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实际上在实现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对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都有很大帮助。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善于通过鼓励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过程,就是利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解数学题目的过程,面对一道数学题目该使用哪些知识点,该如何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合理配置等,都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题目梳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这一过程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过程。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好这一过程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采用了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并收到了良好的培养效果,然而有些教师由于对该过程没有进行有效引导,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本人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运用刚刚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解一道数学题目,那么,就应该给出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只有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将理论与题目结合起来,这一过程才能充分得以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才能得以提升。

三、积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起重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相关,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说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之间存在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个例子加以说明: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十分感兴趣,面对一道数学题目,通过积极的思考能够很快找到解题思路;而一些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面对数学题目出现排斥心理,难以积极有效的进行思考,自然也很难找出有效的解题思路。

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面对一道数学题目进行思考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只有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思路才能真正形成。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因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尤其注重通过一些题目使学生感受到思维的乐趣,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的积极性,进而达到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通过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本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

为了通过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或数学题目讲解的过程中,不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法,应该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思”结合起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才能有更大的帮助。

(二)鼓励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范文 篇九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

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使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显得更加重要。数学练习是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数学思维的主要途径,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练习充满趣味性

1.游戏练习,唤起动机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感兴趣的事物特别好奇,喜欢玩耍,好动、好胜、好强,对不感兴趣的单纯练习题则心不在焉。教师讲完新课后,设计练习时巧妙地运用游戏,能激发小学生的练习兴趣,调动多种感官,使其轻松愉快地巩固新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讲解完新课后,在设计练习时运用了“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教师课前准备好大灰狼和小白兔头饰,让学生听清游戏规则:大灰狼要吃小白兔,小白兔必须团结起来,抱在一起的小白兔就不会被大灰狼吃掉。教师先请8人上台表演“小白兔”,教师戴上大灰狼的头饰,其余学生一起说:“大灰狼,大灰狼,几点啦?”教师就说:“3点了。”8个“小白兔”,每3个“小白兔”抱在一起,其余学生列出除法算式:8÷3=2(组)……2(个)。教师不断变换扮演“小白兔”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其余的学生迅速列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做着游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游戏让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养成了寻找和创造不同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效果较好。

2.媒体练习,锦上添花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于一体,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数学课堂练习,能使练习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吸引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权衡学生的能力,进行思维训练,杜绝题海战术,避免单一的机械训练。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运用多媒体精心揣摩练习设计,能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如:为了考查小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理解,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组变式练习―“猜图形”。教师出示课件:一个两腰都被彩纸遮挡住的梯形。让学生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图形?”学生跃跃欲试,猜测各种图形。教师逐个呈现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把彩纸向两边移动一点,问:“它不可能是什么图形?请说明理由。”点击课件使正方形消失。再呈现梯形的一条腰,追问:“一定不是什么图形?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说出理由,点击课件长方形消失。最后呈现梯形的另一条腰,但遮住一个角。再问:“一定是什么图形?”点击课件平行四边形消失。运用多媒体进行变式练习,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变隐形为显形,拓宽了学生的练习时空维度,降低了抽象思维的坡度,突破了数学概念课练习的难点,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图形之美。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练习更具实用性

1.操作练习,张扬个性

数学练习设计应以实用性为原则,应以小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要前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教师要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给小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时间和空间,关注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思考问题,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张扬个性。如: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动手操作的练习题:用三根火柴棒,能摆出哪些图形,同桌合作,数一数,摆出的图形有几个角?通过动手练习,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学生思维灵活,养成了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学生在体验中巩固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增加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使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2.引申练习,凸显价值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目的就在于促使小学生及时消化、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习技能、技巧与智力。基本练习要多,引申练习要精。在学生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之后,教师可把新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变式,拓展知识的广度,培养小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凸显数学的价值。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水平,联系教材,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周永元。 数学练习设计要凸显“四个注重”[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4):213―214.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相关文档

2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