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啦
当前位置: 教学啦 > 高考复习 > 物理复习

关于初中物理论文(精选7篇)

时间: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本页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关于初中物理论文(精选7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论文 篇一

一、教室环境资源的利用

1.1教室固定的资源的利用

(1)灯:教室里大多都是日光灯管,我们教室里6个灯管受3个开关控制,每年初三第一学期讲到电路设计的时候,笔者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电路知识思考并解决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基本电路,结果有的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就把一个开关控制的两个灯管画成了串联电路,纠正过来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还有灯管静止不动,可以在受力分析时区别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日光灯工作时也涉及到电能向其它能量的转化.看着教室里熟悉的物品,他们显然动脑筋思考了,印象也更加深刻了.

(2)风扇:夏天教室很热的时候,风扇要工作很长时间,初二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风扇就派上了大用场.另外,讲滑动变阻器的时候可以用教室里的调速器让学生体会知识.还有电动机通电转动,都可以和风扇联系起来.

(3)黑板:教室里的磁性黑板可以把板擦吸住不掉下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还有黑板用的时间长了,两侧的同学看不清黑板的字主要是镜面发射,有这样的体会理解起来更容易.

(4)粉笔:粉笔的用处最大,学习蒸发现象的时候用粉笔在酒精里蘸一下后拿出来,在黑板上写几个比较大的字,刚开始很淡几乎看不清,当学生瞪大眼睛观察时,奇迹发生了:像变魔术一样,随着酒精的快速蒸发,字变得越来越清楚,他们都鼓起了热烈的掌声.粉笔还可以用来讲重力的方向、物质硬度的比较.彩色粉笔还可以用来讲物体的颜色.

(5)门:门把手为什么装在离门轴最远的地方?力的三要素涉及到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些都可以在关门的动作上体会出来.

(6)其它:如电学中测电笔,直接在教室里的插座中使用;瓷砖可以吸住吸盘,验证大气压的存在;笤帚可以让学生理解费力杠杆费力却省距离.

1.2学生的文具用品的利用

(1)书包:学习压强时,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书包效果更好:肩带宽是为了减小压强,装书少也是为了减小压强.

(2)铅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双手顶住铅笔的两端感受力的相同,而压强的不同(如图1所示).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用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时,直接测量的数值与木块下放一排铅笔测量出的数值不同.

(3)笔帽:嘴对着边缘吹,响声很大———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钢笔帽下压住一个纸条,猛地抽动纸条,钢笔帽纹丝不动———惯性的体验就如此轻而易举.

(4)橡皮:学生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总是有误区认为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如果请学生用自己的橡皮去擦本子上的字迹,轻擦与重擦时,橡皮的重力没有变化,但橡皮对纸面的压力变化了,所以摩擦力也不同了,表现出来擦字迹时的效果不同.这样一来,易错点就在学生自己体验中轻松地被化解.

(5)直尺:学生用的直尺基本都是塑料尺或者小钢尺,在讲弹力、弹性形变、弹性势能时,直尺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区别重力与压力时,有学生认为压力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不妨用直尺搭成斜面,用手指垂直尺面施加压力,可以清楚显示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还有将直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直尺振动或者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研究直尺振动时振幅、响度的影响因素.虽然实验很简单,但是用自己身边的文具,学生就会觉得理解物理知识并不难.

(6)矿泉水瓶:用大饮料瓶和小玻璃瓶制作“浮沉子”,随着瓶子的重力变化,小玻璃瓶子实现上浮或者下沉,效果如同变魔术一样神奇.在空瓶子侧壁的不同高度和同一高度的不同方向钻上小孔,给瓶内装水,比较孔子喷水的远近,得到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实验就变得简单明了.空瓶子还可以用来演示“声音具有能量”———将瓶子底部剪去磨平,蒙上薄膜,然后将瓶口对准点燃的蜡烛,轻敲薄膜可看到烛焰的晃动甚至熄灭.还可装入淘米水演示光的直线传播,铅笔放入水中探究折射,瓶盖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7)其它:眼镜———凸透镜或者凹透镜的应用,钢笔吸墨水———大气压的作用,一套三角板———精确测量硬币直径.

二、课外环境里

2.1器材类

(1)易拉罐:易拉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几乎是最不起眼的物品.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的实验价值开发出来,那它就可以作为很多实验的素材了.验证大气压的存在时,先将易拉罐加热,再堵好瓶口,轻轻放置旁边,随着“嘣———喀”的声音,易拉罐变瘪了!利用易拉罐还可以做成针孔照相机,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用细针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利用它可以观察到窗外的清晰的景物,学生惊叹于良好效果的同时,对于光的直线传播不仅达到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对于实验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在学习机械能的时候,易拉罐还可以用来做成一个能自动回转的“魔罐”.在罐的盖子和罐底各开两个小孔,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橡皮筋的中部,然后将橡皮筋穿过盖子和罐底的小孔并固定起来.这样,一个“魔罐”就做成了.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后,能自动滚回来.在此过程中,易拉罐不仅可以用来显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且达到了变废为宝的作用.

(2)纸:纸学生每天都会用到,纸盒可以用来做“纸锅烧水”的实验,现象很奇妙:水烧开了,而纸锅安然无恙.还可以用纸做成纸锥,“比较两个纸锥下落的快慢”;卡片纸可以做成“会跳的卡片”,在卡片对面分别做好两个凹槽,绷好橡皮筋后,用手把卡片按在桌面上,松开手时,卡片就会跳起来.硬质的纸加上两个小镜片还可以用来做潜望镜,理解光的'反射现象.

(3)蜡烛:小小的蜡烛能在水面漂浮,演示声音具有能量时,可以敲击瓶子的薄膜,将瓶口对准蜡烛,观察烛焰的晃动甚至熄灭感受到声能的大小.蜡烛跷跷板的制作则更有意思,将一支蜡烛的两端削尖,在中间垂直插入一枚大号缝衣针,将针的两端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子上,用小刀对蜡烛的两端进行加工,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点燃蜡烛的两端,两端的火苗就像两个玩跷跷板的孩子一样开始摆动起来,慢慢由小幅度变化到大幅度,启发学生说出其中的道理,就更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了.

(4)吸管:每天喝牛奶都会用到它,在学气压的时候,让学生重新体会熟悉的过程,感受大气压给我们的帮助.利用两个吸管和瓶子还可以做成“口吹喷雾器”,在研究“压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受压的玻璃瓶形变不明显,这时可以给瓶盖上插放一个细吸管,通过观察瓶内液体在吸管内液面的上升,将微小的形变放大,便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翻滚的乒乓球”可以用长一些的软吸管来做实验,将乒乓球放在L型吸管的上方位置,当嘴在另一端吹气时,松开手乒乓球就可以在吸管口上方附近旋转翻滚.

(5)水果:取一个橙子,把铜片、铁片插入其中,就制作成了水果电池.用电压表还可以测量其电压大小,换用苹果、西红柿、土豆、金属物体(如硬币、铝片)来做实验,效果还真的不一样.

2.2场景类

(1)挖掘大自然中的素材:学习光学的时候可以到户外去,用三棱镜来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去公园树林里研究树荫下的光斑的形状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得到了将理论运用到实际锻炼的机会.

(2)利用家里环境中的素材:比如学习电路设计时,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这样的作业:在大人的陪同下,调查自己家里的用电线路,画出电路图并标明各个用电器以及电能表、熔丝、开关的名称和规格.还有学习电功率的时候,让学生查看家里很多家用电器的铭牌,抄写下标注的额定功率,比较不同用电器的功率大小,给学习电学时的功率、电热相关计算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时,可以自制“冻豆腐”或者冰淇淋、冰块,也可以将等量的水、牛奶、糖水、盐水、醋等液体放入冷冻室内,每隔一定的时间打开电冰箱观察液体的状态.研究它们的凝固点是否相同,记录实验结果和同学们交流,利用这样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参与研究实验的积极性.

三、结语

实验素材在我们的生活中丰富多彩,文中提到的只是常用的一部分.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物理知识本身就是不断发现素材、利用素材来将内容变得鲜活丰富.这样一来,学生觉得物理的学习既有趣又有用,平时我们也可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挖掘实验素材、开发物理资源的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让学生爱上实验,让学生喜欢物理!

初中物理论文 篇二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教师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目标的达成,往往忽略了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无非是灌输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教出来的学生不是具有一定的“模具性”,就是过于“理论化”,不会与生活实践衔接。绝大部分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课的时候,经常是简单讲一遍,即使做实验也是简简单单地自己做,学生看。这种“演示教学”造成了学生缺乏主动性,对物理实验没有兴趣,对于物理教学之中的知识没有激情去钻研,课堂的效率更低。即使在讲到具体知识的时候,也没有与实践紧密相连,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提前计划与知识整合,这都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实验教学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时,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能力。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的`弊端,实现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三、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物理小实验能够培养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探究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凸显初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了杠杆平衡条件后,教师可以布置实验任务给学生:独立制作小杆秤,并且评选谁做得最好、最准确。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杆秤,能使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运用更加深刻。通过评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会思考究竟如何做才能在制作中胜出,这些别出心裁的小设计都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在物理小实验中,教师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以及进行实验等,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比如在进行大气压强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案,在班级内进行评比。以这样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四、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物理新课标强调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比如在进行“纸锅烧水”小实验时,初中生所学到的知识告诉他们纸锅不可能烧水,但出于好奇心,他们希望尝试这个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以及结果的仔细观察,听教师讲解并总结物理知识,对燃烧的重要条件———“着火点”这一新的名词有了认识,明白了为什么纸在烧水过程中不会被点燃。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探究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都得到了发展。这样的实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四、小结

综上所述,物理小实验,加深了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契合度,让学生不但能学,还能用。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教师必须大力加强实验,改变重讲述、轻实验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用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和有趣的实验,把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探究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都得到了发展,这样的实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初中物理论文 篇三

一、采用激励性教育的可行性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以激励性教育的方法提供教育教学成果的扩大化,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具体说来,初中生这个群体本身就属于年龄不大,刚刚具备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群体。尤其是到了现在,初中生更是以00后居多。这个群体和以往的80后,90后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他们是中国国民经济水平提升之后第一代初中生,在心理上其实更加具有自我为中心和标榜自由、随性的特点。针对这一学生群体,开展以激励性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也可以避免以往那种强制性教育带来的弊端,具备更好的适用性。而激励性教育作为建立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之上对特定学生群体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和策略,是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和激励性的教育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潜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二、激励性教育的现状激励性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出入,属于一种拓展思维。在当前初中生的物理教育教学中,激励性教育的开展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根据调查,目前初中生的物理教育教学中激励性教育仅仅处于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的表面层次。这显然是不够的。实际上,这种停留于表面的口头式宣教和鼓励,根本谈不上任何激励意义和作用,更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获得认同感。因此,从激励性教育的实际效果来说,并不令人满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激励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1.激励教育表面化

根据我们对初中物理课堂激励性教育的相关调查发现,对于老师们在课堂上采用的激励手法,学生们普遍反映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以口头提醒和宣教为主。对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遭遇挫折、遇到困难、有所迷惑和无所适从的心理,老师们没有采取效果更为积极的激励方式,仅限于口头说说而已,缺乏深度,不能赢得学生深层的'认可,因而不具有有效性。

2.激励方式单一

激励性教育说起来浅显易懂,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是要具有充分的心理学知识、心理教育学知识做基础才行的。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学经验和教育经验也有着很深的要求。而对于大多数物理老师来说,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了解也仅限于常规的知识层面,而对于心理学可能根本就没有涉及,因此在执行心理学的一些方法或者将心理学的激励艺术融入到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并不是那么顺利。加上有些学校的老师执教经验不足,没有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把握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因此也就无从进行激励教育。除此之外,缺乏激励性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系统规划的教案教材也是物理老师无法执行复杂的激励性教育的主要原因。

3.激励性教育与课堂内容结合不够

激励性教育只有贯穿到课堂内容之中才能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而在实际初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真正可以将物理课程中的内容与激励性教育联系到一体的很少。一方面来说,物理教育属于知识教育的范畴,不属于心理或思想教育的范畴,因此要把激励方式、激励策略与物理课堂的话题联系起来感觉比较生硬。第二是在物理课堂上,老师更注重对物理定律、原理、实验和课题的讲解,经常会忽视其中的心理激励方面;无法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来了解其心理和情绪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有效的处理办法。

四、如何更好的进行心理激励性教育

1.物理老师本身的心理学理论要加强

对初中生进行激励性教学,首先要老师们能够掌握如何分析学生的心理,如何把握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激励方式等因素才能加以开展。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对初中物理老师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培养,重点内容为如何正确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哪一些激励性方法可以进行尝试以及如何结合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来进行激励性教学。除了要传授相关的激励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方法之外,适当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大部分物理老师来说,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并不擅长,多进行一些实用性的方法讨论与指导,对他们尽快开展激励性教学有推动作用。

2.要尝试变通具体的激励措施和方法

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激励性教学,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重点进行。第一是激励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和实践操作,比如涉及到体积计算、加速度实验、重力实验等一些简单的试验项目,难度不大,学生参与的热情更高一些。老师们可以特别注重鼓励大家尝试去操作,甚至可以在课堂上设立对比实验项目或同学之间分组对抗实验比赛的形式,让两个小组之间展开互相监督比赛,从而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二是在课堂提问和解答环节,有时候可以考虑让学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这样的互动教学,也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初中生的认知中,对老师的认同和称赞还是有很强的期待的,老师们也可以通过适度的认可和称赞来表示激励,促进学生进行更多尝试。

3.物理老师之间开展的激励性教育研讨

物理课堂上的激励性教育活动,可以说进行尝试的难度比较大,一方面是老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二是也缺乏足够的方法指导。因此,有必要让从事物理教学和激励性教学尝试的老师们定期的坐下来分享自己的经验成果,大家一起针对学生群体的情况想办法,制订激励性教育的计划和方案,进一步观察教学成果。为了保证效率,也可以让初中的思想政治老师或心理健康导师参与进来进行讨论,以把握激励性教育的方向和策略。

五、总结

初中物理激励性教育的研究,需要物理老师们投入不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而且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验证才能逐步建立完善。因此这是一个长时间开展的工作,不能寄希望于短期内的效果。只要能把握基本的教学目标、思路和对学生心理的掌握不存在差错,相信激励性教育的效果最终会让人满意的。

初中物理论文 篇四

一、对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重要性的认识

1.1教学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现可以让学生摆脱物理学习过程中单调、枯燥的公式推导与记忆过程,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探索物理规律并通过对生活的认知来理解并记忆物理规律。这样的过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可以转化成一种钻研的兴趣,进而推动学生努力学习。

1.2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物理知识

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物理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到轻松,在课堂上直接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让学生直接联想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学生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并且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这种状态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课堂知识。

1.3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生活化要求教师观察和注意学生私下生活,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方案,这种坚持从学生出发,兼顾学生喜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值得推广使用。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是现今形势所趋,并且用学生生活经历开展物理课堂教学能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提升学生自我生存能力,帮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2.1开展探究式教学

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展开课堂内容的学习。如学生在学习机械能量守恒定律时,通过学习发现能量守恒即一种物体重力保持平衡。教师在此时可以提出,在生活中你们认为除了文中这组平衡力之外,你们还能发现哪些平衡定律。当学生带着疑问继续下面课程内容的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越来越集中,并且主动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积极的思考。同时还能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将班级学生分为4个小组,组内成员与组组之间都开展激烈的讨论。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坚持以积极鼓励为主,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不对的机械守恒定律,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课下去发现和收集,然后在下次开讲之前,教师要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和运用课本知识。

2.2创设情趣性课堂

针对物理课堂教学一般都比较枯燥,教师要创设情景式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大部分时间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课堂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放松心情,不会对教师讲课产生厌烦情绪,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极大的扩散。此时,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物理课程内容通过多媒体,以更加生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和发现知识点。

2.3物理习题训练生活化

物理课堂教学的知识必须通过习题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和掌握物理知识,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展时间调查活动,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记录、收集物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如学生收集树叶作为植物标本时,树叶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训练习题,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物理学习中,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三、结束语

生活中随处包(教学啦★www.jiaoxuela.com)含着物理小知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下学习,不仅能充分开拓学生的思想,还能改变物理课堂教学的枯燥氛围,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物理课堂学习氛围。同时,随着物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初中物理论文 篇五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就会积极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在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1.增加师生的情感.初中学生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如果教师能放下架子,主动的亲近他们,做他们的朋友,就会增加师生的情感.当学生感觉教师是自己的朋友的时候,就会无话不说,从内心深处喜爱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上的物理课.古人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就是指喜欢了教师,就会听教师的话,从而认真学习教师上的课.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学习,除了服从教师的安排以外,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与教师总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学生也不敢于教师一起讨论问题,这种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假如,教师能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有信任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的学习,亲切的语言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里,思维活跃,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绽放,学习兴趣被激发,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2.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是不能离开实验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领会物理原理,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上有很多有趣的小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后,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做给学生看,这样能有小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大气压的时候,可以做一个会“吃”鸡蛋的瓶子,或者会“抓”杯子的气球等的小实验,学生会非常的感兴趣.

3.利用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知识不会独立的存在,应该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场景中,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有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感到自己就是解决问题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或者研究问题的旁观者,局外人.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时候,创设这样的情境:为什么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不感觉人?而化雪的时候感觉很冷呢?在学习电学有关知识的时候,创设这样的情境:我们放学的时候,看到小鸟能安全的落在高压线上,为什么它不触电呢?同样,在学习浮力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人躺在死海里看书的情景;在学习光的折射现象时,先做一个筷子斜插水中弯折的小实验等.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顺利的组织他们探究问题,进而能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没有思考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受到很很教师的重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习压强知识的时候,可以这样问学生:为什么书包带宽的背着舒服?在学习焦耳定律的时候,演示一下电烙铁发热的实验,学生自然的会提问:电烙铁通电后为什么会产生热量呢?在学习内能转化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冬天早上,骑车到了学校后,感觉自己的手很冷,我们常采取什么办法使手暖和起来呢?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但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不一定等于有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还要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尤其要知道从不一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些问题,从一个角度思考,常常思考不出来的,如果换个角度,或者换个方式去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换个角度思考,或者换个方式去思考,就是发散性思维.学生有了一定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就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上有些习题可以一题多解,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训练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这样能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可以将习题作一些变化,从多种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比如,小张人用力提着一重力为200牛的重物竖直提升2米,小张所做的功是多少?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功的概念,便可得出以下新题:1小张用力提着一重力为200牛的重物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移动4米,小张所做的功是多少?2小张用力提着一重力为200牛的重物沿斜角是30°的斜坡匀速推上4米,小张所做的功是多少?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结构与措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实在行动中.

初中物理论文 篇六

一、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学内容的导入工作做好了,就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几十分钟,教师不能仅仅依靠最开始的几分钟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这个注意力能够持续的时间不会太久,所以教师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便能够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自己走。教师要在平常就多了解一下学生,看看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做过哪些事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接触到什么样的物理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方便地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一定要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始终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节课中一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学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1.课堂进行的实验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物理课堂上,实验永远都离不开课堂,实验能够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很好地激发出来,而且实验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实验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缓和课堂的气氛,使得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进行下去。教师想要提高实验的实用性,就必须让实验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将实验所具有的活力以及魅力焕发出来。物理实验中的`许多实验现象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遇见的,只不过由于他们只是层面的限制,他们并不知道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当他们在物理课实验中遇到之后,就会将他们的注意全都吸引过来,他们也就能够领略到这一门自然科学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使得他们对物理更加感兴趣,学生就更加喜欢物理,最终将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同时,学生自己的联想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也能够通过物理实验得到培养,并且使得学生对于自身周围物理现象的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开展贴近生活的物理活动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自身所处的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展物理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身边所能得到的东西来进行探究活动。这样能够更加拉近学生、物理、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这一门自然科学的科学性以及真实性。这样的物理探究活动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起到一种启迪的作用,因为学生从自己所得到的材料上得到了一种直觉上的集中,使得自己的兴趣以及欲望都被吸引了过来,最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将为教师今后的物理教学活动提供一大助力。如何才能做好生活化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长时间进行思考的问题,希望笔者所写的内容能够给读者一些启发。

初中物理论文 篇七

1物理教学平台的情境探索

教学情境的探索一般包括“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实验的设计”,“实验计划和对实验的观察”等过程.

1.1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

根据问题情境作出合理方案的猜想和假设,让学生明确猜想和假设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而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再经过一系列思维推理而被提出的方案.当学生缺乏相应的经验时,教师应引领学生回忆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或通过实验让学生先观察有关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猜想和对实验提出假设,再将学生的猜想和假设书写在黑板上,强化直观感.

1.2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这一步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初期,可采用“扶”的方式引导并帮助学生“上路”,选取比较简单的内容进行探索活动.在提出问题后,再提供给学生探索过程的实验步骤和记录表,从而缩小学生探索的范围和难度.在“扶”的基础上逐步以“放手”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走路”,即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根据已学的知识,收集资料进行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完成后,再经小组进行合作交流,相互评价,找出缺点加以修正,然后由教师选取几组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方案,供学生参考,并从中选择对自己设计实验新方案有兴趣的部分组合,形成最佳实验方案.如以《探讨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为例,通过在学生提出有关的猜想后,教师即可设置问题:“怎样用实验检验我们提出的猜想呢?”询问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所介绍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再选择合理的器材,再分组进行交流合作,讨论修正实验方案,然后由教师选取几组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方案,进行全班交流评价,选择最终方案供全班参照使用.这种由“扶”到“放”的探索程序,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1.3实施实验计划和观察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把实验观察结果记录于数据表格中.教师边巡视边指导,督促合作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同时要求组内或组间实行分工转换,使其达到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动脑,亲临实践体验,获得对探索的感悟.

2交流解疑

让各小组代表将自己的探索过程所获得的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收集到的数据和得出的结论)向全班汇报公开.但亦可采用辩论赛形式,通过听取小组对报告的质疑,被质疑小组的学生要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答辩,再转入全班进行讨论,并对结论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取得共识.通过这样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上“能源”这节课时,用多媒体展示出三幅图片“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火力发电”供学生浏览后,教师即设计了:“如果让你选择,你选择哪种发电方式?请说说你选择的理由”等问题,并在学生回答前给学生3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他们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给6分钟合作交流的时间,在此期间指定记录同学记录本组的结论.最后的10分钟是留给每组学生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的时间.在交流会上发现同学们接二连三的发言,令人刮目相看,所呈现的景象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教室里呈现出一派欢快景象,使任课老师感受到了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交流答疑,不仅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能源观和环保意识,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质疑、交流评价和口头表达能力,还陶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归纳总结

课堂结束前组织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反馈,通过信息交流,让学生对自己学得如何,知识能力发展得如何进行自我总结评价.但也可以通过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生成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的后续学习,达到通过课堂交流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为下一节课埋好伏笔和铺垫,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4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四步法”的探索学习,能有效地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他人的智慧,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使他们体验探索过程中的喜悦和艰辛,同时还能建构具有个体意义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了解对解疑进行思维的方式、方法和能力,领悟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达到从青少年起就要树立发明创造意识,懂得发明创造的过程并掌握方式方法,养成科学的动手动脑的习惯.

【关于初中物理论文】相关文档

25 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