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啦
当前位置: 教学啦 > 教案模板 > 教案大全

次北固山下教案最新9篇

时间: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教学啦分享了9篇次北固山下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次北固山下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 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重难点分析:

1、 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文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音乐:陨。旋律:悠扬古典。)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联:(1)客**山外, (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阔, (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 (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 (8)归雁洛阳边。

三、鉴赏诗句

1、 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 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幻灯片3: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山外,行舟绿水前”)。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 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分析: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4、 从字面上看,颔联所写之景全是大景致,似乎表现的是宽阔博大的情感,那么怎么理解此联与首联的联系?

分析: 此联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构图,我们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现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致,也许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们将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景色看成一幅画,那么这副画的构图如下:因为“潮”水涨满,几乎平了*,所以其实可以将“潮”与“岸”看成一条水平面,而这就是这副画中的主体——“面”,它几乎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幻灯片4,文字:“潮平*阔,风正一帆悬。”图片:出现江水和*);而“帆”其实是一叶扁舟,由于风的顺和正,所以帆取直线造型,不过这一条直线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个点(幻灯片4:出现悬着的帆)。同学们可以尝试想象,诗人正在这艘船上,他倚*着船栏,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荡荡,茫无际涯,岸在很远的地方,而家乡更是杳无音讯,越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间的渺小了,怎能不产生思家恋乡的漂泊之感呢?

5、 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分析: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明代胡应麟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幻灯片5:红日从江上升起,岸边有发芽的枯枝或其他表示春意的景物。文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 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分析:此联既是最后一联,则必须既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又必须要留有余地,让人读完后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此联正是如此。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幻灯片3中增加飞行的雁行。文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

四、总结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诗,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在陨的美妙音乐声中,背诵这首诗吧!(该课文封面出现,背景音乐是陨的乐曲)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二

一、强调审题严谨、有序、细微,明确思维方向和方式

高考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能力,如审题的洞察力、解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关键是要认真审题,找准解题方向、思路,这是取得高分的前提。

例1.(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此题对地理知识点掌握全面的学生来说轻而易举就可拿分,但对知识点掌握模棱两可的学生来说是易错题,无法很快弄清答案。学生对四个选项的前半句话都可以直观理解并把握,解题的关键是每个选项的后半句。A选项教师应提醒学生思考:什么是侵蚀?海水侵蚀大小由什么决定?通过与学生一起探究,结合当地生活地理常识可逐步得出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的审题关键字眼是“全球”,全球的水量是稳定的,只是以不同的物理形态呈现,如固态、液态、气态。C选项,海洋面积增大,但海岸线长度不一定增加。D选项,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全球温度高了,冰川就会融化,才可能消耗热量。这需要学生掌握前因后果的顺序。

我们教师只有讲评到位,在解题的细节中下工夫,才能让学生领悟到审题严谨、思路有序、思维全面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在高考中取胜。

二、善于用生活细节分析地理现象,增强地理实践研究的能力

例2.(2011年高考上海地理卷)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

此题答案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类题目很常见,只要我们教师平时多注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善于研究身边的地理现象,要求他们注意联系这些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及知识背景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轻松解决此类试题。

三、内化地理思维,关注答题思路

从2008―2011年江苏高考自主命题中的地理试卷来看,题型、风格大致一样,题目不刁钻,检测的是基本知识点,学生易理解、感觉亲切,考试心态不易受到波动。但如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失分,就有可能无法获得较好的成绩,影响高考录取。地理知识点的储备不足、概念不清、思维定式、词不达意等,这些都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原因。因此,教师平时应提高地理信息收集能力,研究考试大纲,分析考试说明,随时注意调整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讲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迁移,避免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例题略。

四、正确引导反思,规范思维方式

教师授课要反思,学生学习也离不开反思,但需要教师正确加以指导,如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失分的原因:概念不清、知识点记忆不牢固、审题不慎、表述不规范等;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反思在思维方式上有哪些成功或不足之处,今后应如何改进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能使其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知识要点,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从而主动获取新知识和技能,逐步将其内化,便于将来在不同条件下灵活运用、主动反馈,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例3.(2011年高考上海地理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

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

(2)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A.南坡3 500米 B.南坡2 000米 C.北坡3 500米 D.北坡2 000米

(3)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理解诗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学会诗词的分析

教学难点:学会诗词的分析

教学方法

1、课件教学。个人、小组学习。教师导学。

2、整体引导,个别点拨,学生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导语:

学习第一首诗词:

一、【原文】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三、诗的分析:

1、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2、问:潮平*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3、问: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

4、问: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

5、问: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腊月

6、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四、【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探究:

4、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

第二首学习:《赤壁》

一、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西省西安市属县)人。他喜欢

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

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二、诗的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磨光**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

折戟:折断的铁戟。戟,古代兵器。销:锈蚀。将:拿起。磨洗:磨光**。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曹军的

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这两个

绝代美人,就会被曹操抓走锁进铜雀台。

东风:赤壁之战以火攻,时值东南风大作,火乘风势,尽烧北船。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1、诗的小结:诗的前两句借折戟这一历史遗物

引发对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叹

,这是交代兴感之由。

后两句议论,提出假使不是“东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式将完全改观。

诗人在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时,也在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抱负不能施展。

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的帮助,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其观点不同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吐露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3、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折戟沉沙铁未销,(兴感之由)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议论感慨)

铜雀春深锁二乔。

【怀古伤今】

第三首: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一、诗的分析:

上阕(写景)兰芽浸溪;路静无泥

暮雨萧萧;子规轻啼(自然的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下阕(抒情)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徒发衰老之叹。)

【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二、唐代诗人白居易《醉歌》中有“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意思是说,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三、预习布置:;泰戈尔诗三首的预习

四、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1、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2、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3、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课外作业

1、完成课本P21~P24页的注释的整理。

2、熟读背诵这三首诗。

板书设计一、客**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折戟沉沙铁未销,(兴感之由)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议论感慨)

铜雀春深锁二乔。

【怀古伤今】

三、上阕(写景)兰芽浸溪;路静无泥

暮雨萧萧;子规轻啼(自然的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下阕(抒情)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徒发衰老之叹。)

【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四

为进行有效教学,我制订了教学方案,让课外和课内相结合,将这次教学活动分课前学案预习、课内讨论探究和课后应用提升三部分。

一、课前学案预习

为了让同学了解冬奥会背景和熟悉将要学习的地理知识,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份学案。因为要完成的任务较多而细,所以把全班同学进行了分组。

1.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地理分布。

我制定了一张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统计表,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并在世界地形图上标出相应位置。

2.思考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地理区位特点。

3.搜集北京举办冬奥会的区位优势的资料。

二、课堂教学环节

我根据课前预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一节探究讨论课,并结合举办冬奥会这一热点设计了一份简单的学案。

1.课堂教学环节一――呈现预习资料。

我将四组同学搜集的答案资料进行整合,然后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分发给班级同学,供开展教学活动时使用。各组针对学案相互“找茬揭短”来修正补充答案资料的不完善,这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读取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同学们的地理学习兴趣。

2.课堂教学环节二――讨论交流。

通过完成学案和找茬活动后,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分布特点及举办冬奥会必备的地理区位因素后,接下去继续在尽可能宽松的教学环境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逐个解决。

(1)根据学案表格,我们发现历届举办冬奥会的都是发达国家,更有新闻爆料将要举办2018年冬奥会的韩国因财政困难或弃办。你们觉得北京能否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后得出:中国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资金雄厚,投入有充足的保障。群众基础扎实,根据民调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北京申奥综合支持率达到94.8%。北京拥有配套齐全的大型场馆和夏奥会的成功经验。举办冬奥会对冬季项目的发展、中国竞技体育结构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带来的效益和影响,将是长远而巨大的。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北京需要举办2022年的冬奥会,也必定能成功举办。

(2)北京为什么要携手河北张家口崇礼一起举办冬奥会?

学生讨论分析后得出:冬奥会的运动项目分冰上与雪上两大类,这两类项目均对场地有严格的要求。其中冰上项目一般在室内进行,相对来说限制性小,人工调节效应较好,将由北京承办。而雪上项目一般在户外进行,且占奥运会项目总量的2/3,对场地的地理条件要求更高。北京的邻居――张家口崇礼则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一是降雪期长,使得滑雪期长达5个多月,有利于滑雪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二是雪质、雪量有保障,干雪期长;三是温度、风速适宜,非常有利于滑雪运动的开展;四是山地条件优越,多为中低山脉,坡度适中,有利于天然雪道的开辟和拓展。北京和张家口崇礼联办冬奥会刚好扬长避短。另据新华社消息,高铁建成之后,北京到张家口只要40分钟,如果张家口到雪场再修一条高铁支线,从北京到雪场的路程只需大概1个小时,交通无碍,距离不是问题。

(3)北京的空气质量一直饱受诟病,冬季更是雾霾的高发季,是当初申奥的一大硬伤,你们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分析后得出:北京市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控制PM2.5年均浓度已成重中之重,计划到2017年达到60微克每立方米。大家还记得2014年11月APEC期间,有一种蓝,叫“APEC蓝”。短时间内我们都能搞好大气污染,更何况六七年后的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也会对雾霾的治理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北京空气会有根本好转。

3.课堂教学环节三――检验巩固。

这一环节主要准备了2015年北京地理高考真题第36题的第(3)、(4)两小题,以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略)

在这一环节,主要在黑板上展示同学们的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指出答题的注意点,强调答题的规范性,训练同学们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并对这一部分知识再次进行强化与巩固。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律诗特点,读出韵味。

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

3、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情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情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检测预习,请学生们齐读诗歌。(学生齐读)

师:大家没有读错字,节奏把握得还行。

二、了解学习目标。

幻灯片显示学习目标:

1、了解律诗特点,读出韵味。

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

3、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意境。

(请一个学生大声朗读)

三、活动一:了解律诗,读出韵味。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律”字,请学生们组词。

生:律师、法律、严于律己……

师:《尔雅》中说:“律,法也。”律的本义是规定和法度。律诗又称格律诗,是*古典诗歌中法度最为严谨的一种诗歌体裁。

幻灯片展示:律诗的章法:篇有定字,句有定字。

字有定音,音分平仄。

(一)、篇有定字,句有定字:

师:请同学们齐读律诗的章法。(学生齐读)。律诗是“篇有定句”,大家以句号为单位,数一数律诗是几句?

生:八句。

师:不错,八句以上的律诗我们称之为“排律”。“句有定字”,再请一个同学来理解“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生:“五言律诗”就是每一句是五个字的律诗;“七言律诗”是指每一句是七个字的律诗。

师:“五言律诗”简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为“七律”;他们八句分为四联,请大家根据每一联的名称的意思,思考一下应该对应哪一联,连连线。

幻灯片展示:第一二句尾联

第三四句首联

第五六句颈联

第七八句颔联(颔:下巴)

(学生回答:老师提示根据人身体的部位,由上到下的记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师:现在我说哪一联,你们快速的读出诗中的句子。(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或齐答、或开火车。)

(二)、字有定音,音分平仄。

1、律诗的平仄:

师:“字有定音,音分平仄。”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中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八句中每一句的每一个字,该平该仄,必须逐字讲究,古音和今音略有不同,大概可以这样分:

幻灯片展示:平声:约为今音的一二声仄声:约为今音的三四声

例如:客**山外,行舟绿水前

仄仄**仄**仄仄平

师:平声声调漫长,有绵延之感;仄声短促有力,含顿挫之意。请同学们在读平声时,延长声调,一个平声缓缓的晃一圈头;读一个仄声时,晃半圈头。我们用这种“摇头晃脑法”把握韵律,还可以治疗颈椎。(生笑)

(活动练习:老师摇头晃脑的范读首联,学生各自模仿亦摇头晃脑的读,选一两个读得好的表演一下)

师:这样平仄相间,形成了诗歌均匀而多变的节奏,抑扬顿挫,婉转**,下面我们用“摇头晃脑法”将这整首诗的平仄读出来。大家看黑板的板书,为了方便大家区分把握平仄。老师用“─”表示平声,用“│”表示的仄声。

黑板板书展示:客**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活动练习:学生各自模仿亦摇头晃脑的读,老师摇头晃脑的范读,然后学生单个、齐读表演。)

2、律诗的押韵:

师:律诗的音韵之美除了平仄婉转**之外,在诗歌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是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叫押韵。

幻灯片展示:押韵:全首诗通押一韵,通常压平声韵。

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诗歌中找出押了韵的韵脚字是哪些。

生:应该是:前、悬、年、边。

师:看看韵脚字都在哪几句上?

生:在第二、四、六、八上。

师:对的,这就是押韵的一个规律即: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请同学们在读韵脚字时,声音适当的延长,这样能使朗诵吟咏时,产生音韵**之感。

(学生活动:学生先自己体会读有韵脚字的诗句,然后加上平仄的“摇头晃脑法”,一起齐读诗歌。)

师:这一次的吟咏韵味十足,比课前的第一次读得棒多了,但感觉仍缺少些情感。下面我们进入到今天的第二个活动。

四、活动二:理解诗意,读出情感

1、谈初读感悟:

师:请同学们结合 www.jiaoxuela.com 你的初读感悟,思考一下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对家乡的思念。

师:很棒,你把诗歌的大致意思读懂了。

2、知人论世:

师:读诗还讲究知人论世,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资料,并结合诗人的情感,思考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幻灯片展示: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写这首诗时,诗人经过镇江到江南一带去。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诗人的形象:一个漂泊羁旅、思念家乡的游子。

3、深入研读:

师:请找出体现诗人漂泊外地、思念家乡的字句,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五分钟后交流答案。)

生:“次”是停泊之意,题目的意思是作者暂时停泊在北固山下。

师:是啊,这仅仅是诗人旅途中的一个驿站,不是最后的港湾。

生:诗人在绿水之上乘着“行舟”,驶向青山之外的“客路”,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羁旅在外,车马劳顿。

师:你言简意赅,很好的诠释了首联的含义。

生:作者思念家乡,写了一封“乡书”,希望“归雁”能够帮他带回洛阳。

师:“鸿雁传书”是古诗歌中经常用的典故,同学们要把“归雁”和“小燕子”这两个“yàn”字区分**。

师: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哪一句诗点明了写作的时令?

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结合注释看,这首诗应该是写于年末春初,黎明之前。

师:是啊,这个时候一般的人家都是亲人团聚,其乐融融。而诗人却孤身漂泊在外,且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怎叫人不顿生思乡之情?

五、活动三:品味意象,联想意境。

1、师:诗歌一般来说是“诗中有画”,你觉得哪一联最有画面感?

(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用简单的语言勾勒诗歌的图画。)

2、师:现在请发挥你的想象,描述“潮平*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

生:江面潮水涨起来了,风吹着船帆鼓鼓的。

师:是这样的吗?同学们,要描述诗歌的情景,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请同学们找出这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生:潮、*、风、帆

师:根据诗人的描述,想象一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阔是潮平的结果,我们可以感悟到潮水涌涨,江水浩渺。风“正”,“正”应该理解为“和、顺”,微风和顺;帆“悬”,“悬”是端端直直的高挂着,可见波平浪静。

师:那么看到这样的景物,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

生:应该是心胸开阔,心情愉快。

师:对的,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3、总结提升:

师:现在,我们归纳总结,如何品味诗歌意象,描绘情景。

幻灯片展示:品味诗歌意象,描绘情景

第一步:找景物——品特点——悟情感

第二步:发挥想象,缀连成文。

六、学以致用:(课后作业)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颔联的情景。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三个活动,吟咏诗歌的韵味,品味诗歌的情景,有方法,有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所学,应用到以后的诗歌学习中去,谢谢大家!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诗歌的思乡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湾,洛阳人,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但今天我们仍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次北固山下》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啊。

(二)朗读明义

1.学生**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投影:

⑴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⑵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下临长江。

⑶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⑷青山:指北固山。

⑸行舟:乘船前行。

⑹绿水:长江。

⑺前:向前航行。

⑻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⑼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⑽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⑾旧年:未尽的一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⑿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⒀乡书:家书(家信),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

(三)感悟抒情

1.氛围创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参考理解:

①客**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可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

②潮平*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想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两句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那一个,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

4.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学生各抒己见,**作答,参考理解要点: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

(四)拓展达理

思乡是*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本册书还选录了这样一首诗,是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笔下的乡愁吧。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的:

一、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诗歌中的思乡旋律,进行人文熏陶和情感教育;

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再创造,再现诗歌中优美**的画面,体会即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全诗意思及诗中透露出来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据我了解,我们班不少同学都是来自外地,有的已离别家乡多年,有的可能是今年才来到深圳;远离家乡的学子们,在夕阳西下的黄昏,在寂静的长夜里,你们可有思念家乡,想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我想不用你们回答,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是的,不仅你们,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在作客他乡的日子里深切地思念着他们的故乡,并留下了不少千古传诵的名篇,如我们都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请同学们齐背一遍。其实,思乡是*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在旅途中思念家乡的名篇——《次北固山下》,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王湾的深情吟诵能否拨动你内心深处的那一根思乡之弦。

二、解题及简单介绍作者。

(次北固山)作者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因为这首诗使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

三、朗读明义:

1、学生**朗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个别朗读;

(指导朗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教师范读;

5、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教师巡视,或参与一组)不能解决的难点在班上提出,由其他学生举手回答。(全班分成两组,互相**,看哪组提的问题多,回答得好)

6、请同学讲述诗歌内容。(请一位同学读一句,同桌讲述一句。要求保持原意,允许想象加工)

四、感悟抒情:

1、在理清诗歌思路,把握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再次齐读课文。

2、朗读指导:把握“诗眼”(如“平”、“阔”、“正”、“悬”等)的重读和韵脚响亮、悠长(如每句最后一个字);

3、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A、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吗?

(提示:讲你最欣赏的一个画面。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再现诗歌中描绘的优美景象,进行美的熏陶和审美教育。)

B、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哪一句直接抒情?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提示:前三联写景,后一联直接抒情。即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C、诗人为什么会起思乡之情?

(提示:1、时间临近春节;2、看到大雁;3、古代交通不便,久不得归。)

4、请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或现代诗,看谁改得好。(要求忠实于诗歌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想象和特点。)

五、拓展达理:

正如我们开头所说,思乡是*文学的主题之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留下思乡名篇。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思乡的诗歌?学生发言,并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们再来看一些其他的思乡名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佳节刚过,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在重阳节的时候的思想之情。

2、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夜里的春风吹动我归乡的梦,梦中的我又随着春风回到故乡洛阳。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返回家园?

作业:课外搜集、阅读其他的思乡诗歌。

六、背诵体味:

请同学们**朗读后,主动背诵。

七、结束语:

乡情、乡愁时时陪伴着远离故乡的*诗人,于是他们很自然地用生花妙笔写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挚、缠绵悱恻的思乡诗歌,这些诗歌穿越千年,给我们传达了一种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凭着它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构成了*诗歌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要去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我们在一首歌曲中结束这堂课,请听根据诗人于光中的同名诗歌谱成的歌曲《乡愁》。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说明

在唐朝的诗人当中,王湾并不算一个出名的人物,然而《次北固山下》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却使他名垂青史。其中“潮平*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多少年来备受称赞的名句。《河岳英灵集》:“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

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说)手提政正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这里的《江南意》即此诗。

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景象;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和其他四首诗歌共同组成了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篇古诗课文,这首诗的教学直接影响以后的古诗教学,对学生形成古诗欣赏习惯和把握欣赏方法有重要影响和示范作用,且涉及到*诗歌中的一个母题——思乡,因此我觉得花一个课时来教学是值得的。

本班大部分学生是借读生,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外地,对这种思乡题材的诗歌按理说应该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然而随着当代交通、通讯**等的发达,地球变成了地球村,现代人的乡愁似乎没那么强烈了。尤其对于十二、三岁的初一学生来说,要调动他们的个人情感体验去体会作者那种深切的思乡之情,并非一件易事。但毕竟不少学生有着这样的生活经历,因此尽量调动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设身处地地去理解诗人在诗中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根据以上对教材、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指导思想:以学生诵读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思乡”为主旨,紧紧抓住诗里流露出的思乡情感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抒情——拓展达理——背诵体悟四个主要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诗歌的思乡情感。

对于朗读的设计,我采用了层进式的朗读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是学生参照注释**朗读,扫清浅显障碍,然后通过齐读和个别读穿插朗读指导,从字词上、节奏上进行把握。在后面的各环节中,穿插各式各样的朗读,但要求逐渐提高,要求从情感上进行朗读体悟。

不仅是朗读,整个教学设计都是遵循这一原则进行设计的,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最初的明义,到最后的达理,一环扣一环,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八

一·纪程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廿一日,夜,由上海乘沪宁车,翌晨到宁。渡江。江水陡落,岸断百尺。朝敦东上,清霜袭人。回顾南京城东诸山,岚光匝匼,宛若绣屏。田林间几缕炊烟,袅袅而出。……转津浦车,北驶,景色万千,纪不胜纪矣。……过丰台,忽忆上年微服由此登车时情景,瑟缩若猬,莫敢左右顾,不觉哑然失笑。……廿三日下午,到京。……

廿五日上午乘京汉车赴保定。临行时,有为我危者。我说:“这些恶狗都一心一意抢骨头去了,还怕什么”?过长辛店,往事兜在心头,光景看在眼底,不禁怆然雪涕。……晚分,抵保定。……翌晨,回京。……

卅一日下午,乘京奉车赴天津。……

一九二四年一月一日下午,乘津浦车赴济南。……入夜,昏黑中见有山崭然,天光映其

巅石如栉比,如剑列,知道快要到黄河了。俄而渡黄河,车声隆隆,水声澌澌,合奏成激壮之音。……九时抵济南。……

二日夜,仍乘津浦车南行,昏黑中不见泰山。前次北上时原在早晨,熟睡未起失之。泰山是我游踪所至的老友,我现在还能想像日观峰看日浴,斗姥宫听壑声,极天下之至乐。此次北游,竟不失此老友,真是“怅惘奚如”!……

三日下午,到浦口。渡江。转沪宁车,……夜十时抵上海。

二·与医生谈 Philosopby

北上时,津浦车中和我同房的是一位黑胖胖的西医。他把我望了又望,开言道:

“先生!你不是一个Philosopher吗?”

我好生奇怪。我是一个主张哲学破产科学代兴的人,他恰恰把这顶九旒王冠加在我的头上,我真是“受宠若惊”。笑问道:

“何以见得”?

他说:

“先生不是满头长发吗?我在美国所看见的Philosopher全是这样。”

“呵!原来如此。……足下学过Philonphy吗。”

“未曾。不过略略知道一些儿。”

“你最佩服的是那些哲学家?”

“亚利士多德·康德。”

“你知不如道哲学到现在是到了末日?”

“什么?哲学到了末日吗?”他很诧异的问。

“是的。法国有位孔德,把人头社会思想分为三时代:第一期是宗教迷信时代,第二期是玄学时代(即所谓形而上的留学。)第三期是科学时代。现在我们中国虽尚是农业经济的封建社会,虽宗教迷信和玄学尚是充塞于国中,可是在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留学(特别是玄学)却是渐渐的衰落了,至少是科学化了。原来留学这截东西,因为当时的科学尚未发达,宇宙万物有许许多多的事得不到解决,那时的思想家对于宗教迷信无不满意,所以全凭个人的理想,构造成一个不可摸着的玄妙哲学。什么直觉,什么良心,什么自由意志,什么“我”“非我”,什么先天的形式,……都是他们呕尽心血弄玩的把戏。这一套把戏,算是至康德而集其大成。哥白尼的天文学和牛顿的万有引力说出,宗教迷信为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说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说出,玄妙哲学为之动摇。现在全世界著名的哲学家,门面虽则挂著哲学的招牌实际却是卖著科学的药料。至于不根据科学的哲学,已是“日薄崦嵫”,眼见得是“来日苦,去日苦多”了。这不是哲学到了末日了吗。”

随后我两人差不多无事不谈,也曾谈到心理学。他说医生要明白心理学,才算好医生。并举出了医病利用心理的种种经验。兹记其一例。他说:“天津有某官僚的大小姐、有骨在喉,不能咽食。经过许多医生看,实际骨已不存了。这许多医生告她说没有骨了,她总是不信,咽食仍觉痛楚难当。后来请我看,实亦无骨,我便教她把眼睛遮被。用夹子向喉里一夹,旋把假骨装上夹里,教她启眼看,“你喉里的骨夹出来了”。她信以为真。教她喝水,不痛了。教她拿饭,也不痛了。这是我料定是她的心理作用,故能“勿乐有喜”哩!

三·荒山古寺的北京城

我在北京下车的时候,最先使我深深地的感觉的,便是沉寂,仿佛是到了什么荒山古寺了。固然猪仔议员的举盒飞舞。卖国阁员的算盘敲打,他们的周围是热闹喧阗可是市面上却是寂静得再没有了。去年我在北京时,尚有什么民权运动,非宗教运动,劳动立法运动,裁兵连动,援助罢工运动,女子参政运动,……整队游街,传单四布,当时个个所最痛心疾首欲得而甘心的曹布贩子,现在居然高拱三海,从前反对曹酋的叛民一变而为顺民了。比方贿选案,铜元案,金佛郎案,是如何殃民祸国的事件,然而市民却视若无睹,上焉者亦只有吁嗟慨欢了之。“”开中国未有之奇局最足为全国民赞欢欣羡的爱国学生,也若仗马寒蝉,一声儿不响了,这是何等寂寞呵!世界各国革命大概是首都发难,全国搔动。中国北京变相的君权政府至今未倒而且延绵下去,我们就肯定是北京的市民运动未起,亦为确论。北京城圈里的青年们呵!你们不是口口声声嚷革命吗?要知革命最切实而可靠的方法,便是首都的市民运动。北京的民气真死吗?你不见铜元票案起,使市民怒目而视。京城土著半是旗族同胞,他们的民气真死吗你不见八族生计处十数月不关饷,使他们剑拔弩张。这些市民便是革命的真实势力,你们何以不到他们队伍中煽动呢,组织呢?北京城圈里的青年们呵:这便是你们对于中国革命应尽的责任,唯一的使命呀!

四·直系分裂的朕兆

中国的乱源,军阀是其一。中国军阀的怙恶,直系居其首。所以我们打倒军阀,最首先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九

项目简介:规划总用地面积148200.9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397890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328890平方米,正在审核备案,不计容建筑面积69000平方米),主要建设高层住宅、联排洋房、独立商铺、会所、幼儿园以及社区用房、物业用房等配套设施,容积率2.50,绿地率为35%。规划高层住宅居住3100户。

建设单位:武汉天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人:范经理

电话:027-8778 9755

E-mail:40031464

2浙江毛衫原辅料交易中心(暂定名)项目

项目简介:(生产能力) 嘉兴毛衫原辅料交易中心(暂定名),占地面积40.293亩,总建筑面积75457.4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2538.0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2919.40平方米。容积率为2.328。

总投资:46352万元,已审核备案,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852万元(土建14785;设备14140;安装74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4653;预备费1529),铺底流动资金500万元

建设单位:嘉兴亚太置业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赖立波

电话:13375735888

3 浙江新建厂房、办公楼、宿舍楼建设项目

项目简介:(生产能力) 新建厂房、办公楼、宿舍楼建设项目,其中厂房占地478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56平方米。办公楼占地2358平方米,建筑面积17814平方米。宿舍楼占地2083平方米,建筑面积21691平方米。

项目总用地面积201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561平方米

总投资:4850万元,已审核备案,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850万元(土建4850)。

建设单位:浙江王力电动车业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跃斌

电话:0579-87653888

4浙江年200万只铝锅低效厂房改造项目

项目简介:(生产能力) 低效厂房改造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10225.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423平方米,本次厂房改造建筑占地面积2020.36平方米,建筑面积10659平方米,新增压铸机、冲床5台,贴花流水线1条、包装流水线1条,新增年产铝锅200万只,年产值3000万元。

总投资:2060万元,已审核备案,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60万元(土建1000;设备300;安装1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0;预备费100),建设期利息1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00万元。

建设单位:永康市天一搪瓷制品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应圣浩

电话:13758920111

5 河北建设山辰小区一期项目

项目简介:主要建设2幢18层住宅楼、3幢6层住宅楼,一幢2层商业楼,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垃圾站、调压站、热力交换站等建筑。规划净用地面积12094.95平方米,已审核备案,总建筑面积34587平方米。

建设单位:邯郸市山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邮编号码:056046

负责人:良金学

电话:0310-6011345

6浙江新建大型现代超市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项目简介:(生产能力) 新建物流仓储用房,总用地面积101828平方米,净用地面积97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2593.5平方米,其中地上146593.5平方米,地下36000平方米,建筑密度40%-50%,容积率1.5,绿地率5%以上,建设用地线退让北侧规划道路边线10.0米以上,退让西小江河岸线15米;建筑红线退让四侧建设用地线5.0米以上,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该项目总投资66426万元,资金主要由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出资。

总投资:66426万元,已审核备案,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6426万元(土建32269;设备17033;安装8067;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064;预备费1993),

建设单位:浙江世纪联华物流配送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蔡兰英

电话:13136113422

7 河北陉山首府住宅小区建设项目

项目简介:5栋高层住宅(28层4栋、25层1栋),已审核备案,2栋5层商业。总建筑面积152410平方米。

建设单位:河北旭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邮编号码:050300

负责人:王小扑

电话:13931893795

8河北“黄金部落”少数民族特色农业观光古镇项目

项目简介:1.特色古镇区:包括小镇商业设施,餐饮住宿服务设施,附属建筑,停车场、道路、绿化、管网等,占地100亩;2.表演区:由大象表演场、新奇特表演场、民族表演场构成。占地15亩;3.休闲区:主要包括以园林绿化为主的休闲娱乐区,已审核备案,占地15亩。项目总占地130亩,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

建设单位:秦皇岛瑞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邮编号码:066300

负责人:李家文

电话:13463399003

9 江苏长江花园东地块项目

项目简介: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89900平方米,其中可开发用地面积77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75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325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地上包括住宅222500平方米,正在审核备案,商业10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为机动车库。项目主要建设8栋25层住宅楼、6栋30层住宅楼、5栋17层住宅楼和2栋2层商业楼。

建设单位:镇江市公共住房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镇江市长江路金山宝地1号办公楼

联系人:丁蓓芬

电话:0511-80826270

10浙江宝岛台湾商贸综合体项目

项目简介:项目总用地面积339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2311平方米(含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正在审核备案,项目设计考虑1幢31层纯住宅楼、1幢主体为18层的办公楼(其中含8层裙楼,主要功能为酒店、商场),地块内设置地下1层机动车库。

建设单位:浙江河洛置业开发有限公司

负责人:柯小军

地址:温岭市万昌路

电话:13567782238

11福建潘墩中心小学扩建工程

项目简介:总建筑面积10708平方米,已审核备案,建筑用地面积5410.6平方米

建设单位:福州房地产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一北路97号

邮编:350001

电话:0591-87277022

联系人:吴工、陈工

12甘肃五矿钢铁物流园项目

项目简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947600平方米,已审核备案,总建筑面积:184700平方米

建设单位:五矿兰州钢铁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九州通西路70号(新城科技孵化大厦27楼)

联系人:王历显

电话:0931-7693992

传真:0931-7693997

13山东金乡美凯龙・现代城项目(更新2)

项目简介:总建筑面积479839.57平方米,项目已审核备案,主要建设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居体验中心、金融世贸中心、城市印象百货、大型超市、休闲购物街、配套住宅和多功能配套用房等

总投资(万元):150282

建设单位:济宁国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人:马经理

电话:0537-18766868096

14四川第九中学教学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项目简介:对科技楼、怡心楼两栋教学用房拆除,已审核备案,原址新建教学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

建设单位:绵阳市第九中学

地址:绵阳市第九中学(涪城区绵娟路)

邮编:621000

联系人:刘桥

电话:0816-2397808

传真:0816-2397808

15 内蒙吉尔嘎朗中学重建工程

项目简介:教学楼、宿舍楼、食堂、锅炉房、运动场看台等,已审核备案,总建筑面积18556平方米。

建设单位:科左后旗吉尔嘎朗中学

联系人:宝龙

电话:13847563731

16河南业务用房项目

项目简介:总建筑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已审核备案

联系人:张飞云

电话:13513900991

17内蒙北方国际工业原料城一期项目

项目简介:稀土高新区稀土工业园万新路以南,已审核备案;容积率≤1.5;建筑密度≥30%;建筑规模≤613240.19平方米;用地面积408826.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206.50平方米。

建设单位:包头北方智德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以上就是教学啦给大家分享的9篇次北固山下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次北固山下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10 76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