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啦
当前位置: 教学啦 > 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

一年级音乐教案(优秀6篇)

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这6篇一年级音乐教案是教学啦为您整理的一年级音乐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唱:《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重点难点

1.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演唱歌曲。

2.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等。

教学流程

一、师生问好!

要求:轻巧、有弹性。

二、新课教学。

一)新课谜语导入:

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

二)玩乐器:

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一个叫大鼓。

×××(嗨你好!)

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你好小朋友)

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3.找出合适衬词,为歌曲学唱做好准备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为大小鼓在声响和击奏方式上分别找出合适的衬词。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运用于歌曲的学唱而并非完全一致的按照书本上的来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升了他们对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

三)歌曲教学。

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

3.学生将自己在前一环节选择好的衬词便成歌曲的歌词,并进行演唱,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唱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给予其个人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练唱时的困难。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

6.音的强弱—游戏、演唱、演奏环节

(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通过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来引入:

××××│×××│

↘↗↘↗﹨↗﹨↗

我的小鼓咚咚咚,

××××│×××│

我的大鼓咚咚咚,

××××│×××│

大鼓响来我跺脚

××××│×××│

小鼓响来我拍肩

(2)音乐律动游戏“大鼓、小鼓””

在学生对强弱对比有一个初步认识的时候,引入音乐的律动。请学生围成圆圈,听音乐律动。当听到大鼓和你问好的时候,用脚有节奏的敲击“1.2.3”;当听到小鼓和你们说话的时候,用你的双手拍肩。让学生体会强弱规律在音乐中的体现。

7.律动、创编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歌词的创编。如发现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有困难,可启发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模仿动物的叫声来改编歌词。(例:公鸡在唱歌喔喔,小鸡在唱歌叽叽叽……)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歌词后,教师拿出动物的头套,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律动,边唱,边表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用乐器为他们伴奏。在唱唱、奏奏、跳跳中完成本课。

三、小结。

师:本节课通过和大鼓小鼓一起学唱歌曲,使同学们认识了大鼓、小鼓,并能边演唱,边运用大鼓和小鼓来进行伴奏。同学们的表演能力、音高节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音乐中力度变化的处理也做得十分恰当。请大家不要忘记了大鼓和小鼓,回家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一听!(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

四、师生音乐再见!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袋鼠

2、歌表演

3、综合训练:u木鱼

教学目标:

1、学习“u”的正确发声方法。练习用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的演唱《小袋鼠》。

2、学习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诙谐的情趣及小袋鼠的可爱形象。

教学重点:

学唱并表演歌曲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学唱“小袋鼠”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可爱的动物—“小袋鼠”。(教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讲讲小袋鼠有什么特点)[肚子上有个大口袋]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只小袋鼠用它的'袋子做了什么?

2、听教师范唱。请同学说一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这首歌

有什么特点?

3、有节奏朗读歌词、教唱法学歌。

注意休止符处唱法,反复练习,直至准确。

4、处理:

1~6小节力度较弱;第7小节“大”字力度较强;

“挺着一个”用渐强的声音演唱。

练唱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讨论自己认为应怎样演唱。练唱请同学们敲击木鱼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

1、请同学们自己看书上的动作,分别做一做,并说一说每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2、教师带领学生将动作串联起来练习。

3、听音乐,所有同学演唱。一半同学舞蹈,一半同学用乐器伴奏。

三、小节

请同学们把今天学的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看谁表演得好,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

板书设计:小袋鼠

活泼、可爱、欢快

挺着一个渐强

最新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合唱时基本做到二声部声音的和谐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明白“地球村”的含义,树立全世界人民手拉手共同为绿色事业做贡献的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教学重点及难点:

对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歌词有较深的理解,演唱时声情并茂,二声部初步整齐和谐。

难点:二声部声音的初步和谐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歌曲《我和你》录音、歌曲的范唱和伴奏带、课件《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巩固复习: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师拉手风琴伴奏。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20xx年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不平凡吗?(生:北京举办了奥运会,)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在中国举办成功,“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由中国歌手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主题歌《我和你》唱出了中国人民欢迎世界朋友来中国的真挚情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曲。

师播放歌曲《我和你》录音。

师:歌曲中唱到了什么?

生:我和你,心边心,同住地球村…相聚在北京…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地球村“?(板书:地球村)

生: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师:说的很好,“村”是最小的地方,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人民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地球仿佛越来越小了,所以人们就亲切地称为“地球村”,全世界人民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要团结一心,手拉手,把地球打扮得更加漂亮。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板书:手拉手)

2、师播放范唱一遍

师提问:歌曲的两个部分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部分:轻快、活泼…;第二部分:热情、悠长…

师:请你边听边在空拍处拍手。

播放音乐。

学习歌曲

师范唱歌谱;

学生自由唱谱,师进行个别指导;

师拉琴逐句教唱,进行正音;

生跟琴加词试唱歌曲;

生独立唱歌。

歌曲处理:

师播放课件《美丽的大自然》。

师: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要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让绿色永远伴着我们。这样优美的景色我们用歌声怎样表现?

生:轻快、热情、优美,发自内心…

师拉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3、合唱教学:

出示板书合唱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二声部;

师拉琴让学生感受合唱部分的和谐效果;

师范唱二声部;

师逐句教唱二声部;

生跟琴唱二声部;

分组合唱。(引导学生注意听另一声部的声音,从而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一年级音乐优质教案 篇四

目标:

1、创设自主、开放、活泼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创的过程中掌握有关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一些基础知识;

2、能充满情趣地演唱《袋鼠》,能即兴、自由地进行《袋鼠》歌表演,喜爱小袋鼠,保护小袋鼠,向小袋鼠学习热爱劳动;

3、能积极、主动参与“传电波”、“摘果子”的游戏中来,能听辨并打击组合的节奏。

教材分析:

《袋鼠》是一首具有诙谐情趣的儿童歌曲。五声徵调式。歌词简洁、生动,抓住了“大袋子”这一特征,勾勒出袋鼠特有的形象,其中两次插入带八分休止符的四度向上跳进,仿佛是袋鼠欢快的跳跃,使漫画式的袋鼠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歌曲虽然描写了澳洲所特有的动物,但由于曲作者在旋律上运用了我国的民族音调和调式,听起来使人感到十分亲切,生动地表现了小袋鼠可爱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掌握三个音符,即兴创编歌表演的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中,体会小袋鼠可爱的神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准备:磁带、录音机、小袋鼠头饰、气球、书包、树、各种图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表演,随音乐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歌

3、课前小唱

二、谜语导入

此物生得怪,肚下长口袋,宝宝袋中养,跳起来真快。

三、传电波游戏

1、宜昌电波传澳大利亚(节奏练习)

2、听澳大利亚传来的电报(引出歌词)

3、按节奏朗诵歌词

四、学习歌曲(用听唱法)

1、听歌曲范唱,教师表演(带头饰)

2、再表演,学生跟老师律动

3、点学生和老师一起表演(带头饰变成小袋鼠)

4、全班一起表演

5、学生跟琴齐唱歌曲

五、小袋鼠摘果子(检查掌握音符的情况)

1、展示智慧树,说明游戏规则

2、请学生带上不同音符的头饰上来摘不同音符的果子(气球)

3、用书包代替小袋鼠的袋子,将气球装进书包

4、奖励智慧的果子

六、德育教育

向小袋鼠学习,用自己的劳动获得果实,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七、下课

1、师生再见歌

2、学生在欢快的音乐蹦出教室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1、了解蒙古族

2、熟唱内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3、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欣赏和歌曲的演唱,充分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让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草原。

2、能够尝试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听、唱、跳体验蒙古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设计:

说草原——看草原——唱草原——听草原——跳草原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播放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

2、常规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谈话式导入

“有哪位同学注意到了,刚才我们听的歌曲是什么?”(吉祥三宝)

“它是哪一个民族的?”(蒙古族)

“我们国家有56个少数民族,你还知道有哪些民族呢?看谁知道的最多。”(维吾尔族、藏族、苗族、傣族、彝族、汉族、朝鲜族、侗族……….)

三、欣赏图片——草原风情

教师适时讲解。

(幻灯片4)蒙古包

(幻灯片5)骑马——摔跤——射箭

(幻灯片6)服饰

四、新歌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

1、学生随着歌曲范唱打拍子,在完整地聆听中感受熟悉歌曲的音调。 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2、有感情地读歌词

3、听唱法学唱歌曲

4、师生接龙唱

5、学生展示

6、集体唱

教师总结:这是蒙古族最古老,有代表性的乐器。上方是马头,细长的琴杆连着梯形的琴箱,两根琴弦马尾做成,琴弓琴身是分开的。活象一匹半身的马。

五、欣赏蒙古舞蹈片段

喜欢蒙古舞蹈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学上一两个动作。

1、顶碗舞

2、筷子舞

3、安代舞

(逐一讲解)教师加以引导。

六、创新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准备、创编

2、学生现场评价

3、教师引导连接,学生用所学动作为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编配舞蹈动作

七、总结

今天我们唱了蒙古,跳了蒙古,一起了解了蒙古,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其实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历史与文化,让我们学好本领,长大以后,亲自到祖国的各地看看,走走吧。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学习集体舞《雁儿飞》。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飞呀飞)

2.参与集体舞《雁儿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体验与他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乐趣。

3.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积极参与集体舞《雁儿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从中体验乐趣

学习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安静的排队上下楼梯。

2.听曲律动进入教室。

3.师生问好。

二、 学习过程

1.复习歌曲《飞呀飞》

2.歌表演《飞呀飞》

3.集体舞《雁儿飞》

(1)介绍大雁:大雁是侯鸟,一到冬天就成群结队飞到南方去过冬,第二年春天又飞回来。大雁飞时由一只头雁带领着,常常飞成“一”字形、”人”字形,队伍整齐而美丽。所以人们把大雁称为团结、友爱、守纪律的鸟儿。小朋友们也应该学习大雁,做团结、友爱、守纪律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范唱,引导学生讨论:

启发学生善于去表达、敢于表现,勇于参与。

(3)集体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

(4)集体舞表演

(5)自由的进行自评、互评与他评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教学啦为大家整理的6篇一年级音乐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一年级音乐教案。

7 5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