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啦
当前位置: 教学啦 > 教学设计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优秀7篇】

时间: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烟台的海教学设计相关内容,教学啦精心整理了7篇烟台的海教学设计,欢迎查阅与参考。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 篇一

《烟台的海》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虞忠琴  黄维红

课文《烟台的海》,描写了烟台的海由于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景观。

第四节中,作者描绘了烟台的海夏日的浪漫。对于浪漫,我们觉得,六年级的小孩真是太难理解了。有阵阵海风吹来,觉得凉爽和惬意,怎么就是浪漫呢?看海上日出,怎么说是浪漫呢?晚上,万家灯火,海水拍击着海岸发出的声音,怎么说是浪漫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在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浪漫。

课堂实录如下:

师:“浪漫”这个词我们一点也不陌生,你看见过浪漫的情景吗?你觉得怎样的情形才是浪漫呢?

生1:两个人在河边、海边、公园里手拉手,肩并肩地行走就是浪漫。

生2:一家人吃一顿烛光晚餐就是浪漫。

生3:坐在大树底下,两个人窃窃私语就是浪漫。

生4:有首歌叫做《最浪漫的事》,这里唱的就是浪漫。

师: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内容吗?老师不会唱这首歌,但是里面有句歌词我印象很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你想,这多浪漫啊!爸爸、妈妈结了婚,多希望人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啊!多希望这辈子顺顺利利啊!你说,这不就是浪漫吗?同学们,听了这么多例子,你说,怎样的就是浪漫?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浪漫。他们纷纷举起了手。

生1:我觉得,凡是快乐的,就是浪漫的。

生2:我认为,快乐的,幸福的,温馨的,就是浪漫的。

生3:我看,祥和的,甜蜜的,顺利的,就是浪漫的。

……

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什么叫浪漫。

于是再读课文,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烟台的海夏日是浪漫的?学生迎刃而解,

生:大热的天,海风吹来,多舒服呀,在海边走走,看看,听听,实在浪漫!

生:大清早,看着朝阳冉冉升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多浪漫呀!……

生:夏日的傍晚,坐在海边的石凳上,倾听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诉说心中的趣事是种浪漫。

……

此教学过程在设计时,我们觉得,当课文中有些内容学生无法理解时,我们不妨放开些,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地说一说,再读懂课文,可能难度会小一些,效果会好一些。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与精妙。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的生活情景;体会语言的生动和精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地图,引领入境。

1、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大海。

2、看地图,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烟台特殊的地理位置。

3、烟台的海上景观是怎样的独特呢?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的?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按老师的要求去初步领略一下。(板示:独特)

二。初读文本,感受特点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想一想:一年四季,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独特之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一组词语,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2)指名读2——5自然段,看是否流畅。

(3)畅说烟台海的特点,理清课文脉络。

三。走进文本,研读感悟。

1、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冬天烟台的海有着怎样的独特景观?抓住关键词句,用心体会。

2、学生自读体会。

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文字,出示一些画面。(深入感悟烟台冬天的海的景色)

出示: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师:你抓住了描写涌浪的句子。那你又抓了哪些关键的词呢?从这些词语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同时注意词语的朗读指导)

(浪头多、声音响、速度快、来势猛、力量大)

小结:作者把涌浪比作小山、狮子,还赋予了涌浪“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扑”、“掀”等精神和动作,你觉得恰当吗?(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能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请大家看看那令人惊心动魄的涌浪。(看视频)

看视频后读:从画面中感受着涌浪惊心动魄的气势,相信我班的男子汉一定能把这种气势带到朗读中来。(男生读后再齐读)

4、学生读悟第二自然段写人部分:

反馈:同学们,人们干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板示:勇敢)

5、小结构段方式,再读感悟。

6.说话练习:在北风呼啸的冬日里,朋友们,到烟台的海边来吧。在这里,你能看到_______________;在这里,你能感受到_________;在这里,你能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这样的海养育了这样的人,正是这样的人赋予了海这样的气息。人与海,海与人,紧紧相依。难怪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要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8.感受其它三季“烟台的海”

1.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第二自然段的?

2.每人选一个季节,迅速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写海和人的句子,并且试着用最准确的词语概括每个季节海与人的不同特点。

3.交流:

着重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

三、总结全文,表达中心。

1.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作者不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叹。再次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2.你是怎么理解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说成了广阔的背景,说成是壮丽的舞台的?

四、为什么先介绍冬季的海?

《烟台的海》是一篇写景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烟台的海和烟台人的赞颂之情,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情感。本文的语言优美,写法上也有着鲜明的特点:1、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全文“总—分—总”的结构,使文章脉络清晰,重点凸显;分述一年四季独特景观时,又近乎一致地采用了由景及人、人景交融的方法,艺术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2、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全文多处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传神地反映出一年四季烟台海的不同特点,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对于江南学生来说,亲眼见过大海的可能不多,能体会到大海的特点无非是“无边无际”“广阔无垠”等书本文字。基于此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引领学生以文本为桥梁,透过语言文字,走近烟台的海,领略烟台海的独特魅力。尤其是烟台的海冬季的特点,是烟台的海独特景观的关键之处。这一段文字从写作结构上来说和后面三个小节的描写相类似,因此,在教学上应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通过“景、人”两方面深入的剖析、体会,感受这一写作特色,为后面三个季节的教学作出示范。

与此同时,在教学完第二自然段后,注重回归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初步认识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舞台。”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课文“总—分—总”的结构,以及由景及人,人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领会课文中人与自然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

第二课时中,由于课文的2、3、4节的内容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自我阅读来理解,此处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先自主朗读、感悟,然后再进行交流。这里教师的活动量大幅度地减下来了,而极大限度地增加了学生的活动量,但是教师活动量的“减”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放手,放任。此环节,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善于倾听、点拨,这种支持性的策略的运用是这一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在理解了这三个自然段后,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将语言内化,而且更进一步地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水道渠成地再次引出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上文学生能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义。

由于文章2-5自然段都采用了人景合一的方法,所以课堂上我安排了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仿写,扎实有效地进行写话训练。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烟台的海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

2、理解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冬天烟台的海的独特

1、布置自学

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烟台的海的句子,仔细地读一读,想想烟台的海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2、学生自学

读文、找句、体会

3、交流

①学生根据课文,结合图片说说自己感受到的烟台的海。

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把烟台的海海狼汹涌的壮观景象读出来。

4、找出写烟台的人的句子,朗读,体会烟台人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

思考:为什么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5、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吗?读背第二自然段。

6、小结学法

读课文——细读、感受海的美丽——体会烟台人的情怀——有感情地读背

三、用以上方法学习春天、夏天、秋天的海

1、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用以上方法学习。

2、学相同内容的同学可在一起交流。

3、汇报自学情况,引导感情朗读。

四、齐读最后一节,联系上文说说句子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抓住自己最喜欢的一段,仔细研读,并当一回小导游,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六、作业

1、摘抄精彩片段

2、写一个精彩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烟台的海

冬天 凝重 不畏严寒

春天 轻盈 播下希望的种子

夏天 浪漫 人海相依

秋天 高远 充实与忙碌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 篇四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并积累本课的词语。

2、根据课文的重点句子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欣赏烟台冬季、春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生活。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海”字,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海?它们是怎么样的?

2、一般来说,我们国家的沿海城市大多是东面或南面临海的,但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烟台,却是北面临海,让我们从地图上来看一看。出示:烟台地图。

3、请大家看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烟台这个城市。(观看录像~到心旷神怡)

4、那么,烟台的海与其他地方的海相比,有什么独到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4课《烟台的海》。(补全课题,齐读)

二、积累词语,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要求……(出示要求)

3、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随时正音)

4、刚才读了课文,你知道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总分总)

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5、交流出示。“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话剧。”(齐读)

(1)读了这个句子,我们知道文章写哪两个内容?

板书:海    人

(2)你觉得烟台的海怎么样?

(3)为了表现大海的美,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把它写具体的?

板书:冬  春  夏  秋

6、过渡:烟台的海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是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烟台的人又上演着怎样的话剧?让我们走近这片海,欣赏海的美吧!

三、指导学习第二小节(冬天的海)

1、请大家自由读第二小节,(出示要求)想想冬天的海有什么特点,用“——”划出有关的句子。人在干什么?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3、品读句子:自己读句子,你觉得哪些地方,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4、学生交流。

5、把句子写具体:海浪究竟是怎样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的?请你想象以下。

6、我们再看这个句子,你觉得冬天烟台的海有什么特点呢?请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随机板书:凝重 汹涌

7、指导朗读。老师范读。男、女生赛读。

8、按课文内容填空。

9、在这么汹涌可怕的大海面前,人们又在干什么呢?

10、交流,出示句子。

随机板书:观海拍照

11、男同学来读一下。女同学感受一下,人们不畏严寒的情怀吧。

12、说话练习:“我仿佛听到           ,看到          。”

(出示图片)请你用学到的句子说说仿佛看到的独特景观。(配上音乐)

13、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从文字中再次体会冬天烟台的海蔚为壮观的景象吧!

14、教师小结过渡:

冬去春来,随着气候的转暖,西伯利亚寒流也渐渐变弱,烟台的海也出现了另一番的景象。让我们一同去欣赏,春天烟台的海的独特景观吧!

四、学习第三小节(春天的海)

1、(出示要求)

2、交流春天的特点,出示句子。

随机板书:轻盈 顽皮

3、指导朗读:女生读。

4、在如此活泼可爱的大海面前,烟台人又在干什么呢?

交流,出示句子。

随机板书:勤劳播种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要读出海的顽皮活泼,读出自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小结板书,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烟台的海冬季和春季的不同景观,感受了他的美丽诱人之处,同时也了解了烟台的海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富足。

2、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小节。

(2)选择一个季节,把烟台的海,画下来。同时,为这幅画配上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

板书设计:

海       人

34、烟台的海   冬  凝重 汹涌     观海拍照

春  轻盈 顽皮   勤劳播种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写烟台的海的同时,也写了与之相依相偎的烟台人。课文最后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座舞台上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对这句话的理解既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这一点大多数同学能够理解,但为什么说它是一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为什么说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座舞台上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绝大多数的同学理解起来却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后还是有些遗憾的的地方,这节课给我的启发是:理解决定设计,设计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的确,要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情体验。课堂是学生通过与老师有目的的交往而实现其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整个课堂教学都有赖于老师的设计、引导。教学思路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实现自我建构的程度如何。我认为一堂课的主线是这堂的灵魂所在,必须设计出一条覆盖面广、立意新、有思维价值的线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这样,我们在操作时就可以对局部的内容从这条线索上设计和把握,思考、选择何种教学方式与其相联。然后,让局部去折射整体,支撑整体,让学生易于触摸,教师易于表达。如此,把握了课堂的主线,使内容得以最佳整合,教学才能给人以和谐的整体美感受,才能使学生在语文海洋中自主遨游。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的写作条理,理解课文的内容,品析文中的句子,领略文美、海美、人更美,积累文中精妙的句子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直观感受烟台海的特点,再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体会烟台的海四季不同的景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烟台海的热爱之情,领略自然之美,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美”、“海美”“人更美”,品析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描写手法,领略烟台的海的独特的景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情境

1、老师在黑板上写“海”:说到海,你会想到哪些带“海”字的成语?(五湖四海、天涯海角、沧海一粟、翻江倒海、海纳百川、扬名四海)你又会想到哪些带“海”字的古诗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等)

2、复习:《三亚落日》这一课也描写到了海,三亚的海有什么特点?

3、师:今天我们要去烟台走一走,领略一下烟台海的风采,(写完整课题:烟台的海)齐读课题。(出示地图)师:通过预习,你对烟台及烟台的海有多少了解呢?请交流资料。(学生交流,肯定学生的资料,然后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理解“独特”,初步感受到烟台海的与众不同。

过渡:烟台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去那烟台的海看一看,然后来说一说,品一品。

二、整体感知,领略“文美”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烟台的海》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学生交流。(文章写得很美,即语言文字美,板书:文美)美文就要美美地欣赏,因为它能陶冶我们的性情,给我们带来一种美好的享受。接下来,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美词美句美段,美美地说一说。

(师举例,美美地说一说:“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句话写得美,作者把浪比作小山,比作暴怒的狮子,把浪声比雷鸣,连用三个比喻,把大浪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领略到冬季烟台的海的特点。)

3、学生练习,美美地说一说课文的语言文字。

4、师小结:我发现,同学们所说的美句都是巧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这样一来,使我们读着亲切,如见其景,你看:(引读,出示文字)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师:把大浪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师:用嬉笑、追逐、害羞等表示人动作的词来形容大海,又把海浪比作顽皮的孩子,生机勃勃,让我们不由喜欢,倍感亲切。)

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师:把烟台的海和初升的太阳描绘得鲜活灵动,如在眼前,充满生机。)

5、美句给人一种美美的享受,其实文中还有很多美词。(出示两组词语)

气势汹汹 绿莹莹 湿漉漉 飘飘悠悠 世世代代

(师:这些叠词放在文中,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开拓了意境,充实了内容,加强了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前赴后继 锲而不舍 如痴如醉 崇山峻岭

蔚为壮观 水平如镜 巨浪拍岸 呢喃细语

(师:这些成语使文章表达更凝练,读起来意犹未尽。)

6、美句美词让人读来意犹未尽,文章的结构层次也很美。指生说一说。

三、聚焦四季,领略“海美”

1、师: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文字优美,意境深远,作者用这些美美的文字来描写烟台的海,你觉得烟台的海怎么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海美)

难怪作者说——(出示文字)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过渡:一年四季,烟台的海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请仔细阅读有关描写冬春夏秋的烟台的海的句子,领略那一幅幅的画,体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2、交流

预设:

⑴冬季烟台的海——学生读有关句子。

●师:从这幅画上,你能看到什么?(凝重的海面、波翻浪涌、浪不断地扑向堤岸、数丈高的浪花……)似乎能听到什么?(涛声轰鸣)

●播放冬季烟台的海的录像片断,学生直观感受。

●再想象一下这幅冬天的画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板书:雄壮)

●读出这份雄壮的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⑵春季烟台的海——学生读有关句子。

●师:这是一幅春天的海的画面,你看到的是什么?(绿莹莹的海水、白色的浪花、浪花轻盈地扑上岸……)似乎能听到什么?(浪花那轻盈的嬉笑声)

●播放春季烟台的海的录像片断,学生直观感受。

●这幅春天的画面,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板书:轻盈或愉悦)

●读出这份轻盈的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⑶有同样的方法交流夏季、秋季烟台的海。

3、师小结:一年四季,各是一幅精妙绝伦的画,你看——(出示文字)烟台的海,一幅凝重壮美的画,一幅清新活泼的画,一幅浪漫迷人的画,一幅高远明朗的画。

出示文字:烟台的海,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充实。

出示文字:烟台的海,千万头暴怒的狮子,顽皮的孩子,恬静温柔的少女,格外湛蓝,格外明朗。

4、所以作者会说——(出示文字)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烟台的海再美,如果没有人民,那么会平添一股空旷与苍凉。让我们走进烟台的人民。

四、走近人物,领略“人更美”

1、理解“活剧”: 褒义词,表面的含义是活的戏剧,是最壮美的或曲折的生活的概括。活剧就是人们壮美的生活,活剧就是曲折的生活,就像活的戏剧一样。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烟台人的句子,读一读,感受烟台人的生活。(学生找出有关句子细细品读,并与同桌交流。)

3、学生交流。

师:这就是烟台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浪漫迷人,充实忙碌而又富有生命活力——(引读)

出示文字: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晚上,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巨浪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4、师:有没有发现,烟台人的生活与海有关系吗?没有烟台的海,烟台人的生活还会是这样丰富多彩、浪漫迷人、充实忙碌吗?所以说——

出示文字: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5、如果现在让你通过《烟台的海》这篇文章来评价烟台人,你会怎样评价呢?(勤劳、智慧、浪漫、勇敢等)

师:独特的烟台海,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烟台人,也造就了烟台人与众不同的生活,在欣赏的同时,让我们也享受到了那份惬意、舒适和充满希望。

五、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课文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先写冬天烟台的海,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通读课文,把握不同季节烟台海的特点,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先介绍冬季烟台的海是因为它的景象尤为独特,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2、出示描写海的诗歌、美句,学生积累。

六、作业拓展,巩固提升

1、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烟台的海介绍给同学听,要求绘声绘色。

2、回忆一下自己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一个片断,介绍那里迷人的风景。

《烟台的海》是一篇写景散文,文质兼美,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及在大海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如何让学生爱上这篇课文,体会烟台的海那独特的美呢?我想了很多,初步构思出“美”的课堂,让“美”贯穿全文,引导学生领略“文美”“海美”“人更美”。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拟人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读着亲切,如见其景。在领略“文美”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找出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进行“美说”。怕学生无句下手,我先做了示范:“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句话写得美,作者把涌浪比作小山,比作暴怒的狮子,把浪声比作雷鸣,连用三个比喻,把大浪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领略到冬季烟台的海壮观的特点。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美说”了课文中的美句,基本上能把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的句子都美美地说出来,课件出示这些美的句子,学生再有感情地齐读,自然而然,领略到比喻拟人句子的形象生动性,如在眼前,鲜活灵动,让我们不由喜欢,倍感亲切。

体会了美句,还有美词。我出示了两组词语,一组是叠词,一组是成语。我让学生把这些词带到文中去体会,如“绿莹莹”“飘飘悠悠”,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春天,海水变得绿莹莹的。”“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叠词在句子中达到的感染效果,A生说:叠词使这个句子更有韵味了!B生说:叠词使这个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C生说:叠词让这个句子更有感染力了,读着感觉挺舒服的。听着学生这些触动心灵的发言,我享受着这个教学环节。

可在“聚焦四季,领略海美”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不会“说”了,上得极其压抑。现在想想,我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太单调了,让学生仔细阅读描写冬春夏秋的烟台的海的句子,领略那一幅幅画,体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美,这个问题太笼统。再加上,学生对“美”的认识是很粗浅的,让他去体会什么样的美,他说不出所以然来。另外,我没有很好地做到语言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导致学生失去了发言的欲望。重新构思了一下,做了如下改动:

一是课前谈话,与学生聊聊“美”。出示一组图片,有峰峦雄伟的高山,有绚丽多姿的落日,有百花争艳,有一碧千里的草原……问学生这些景物美不美?为什么?这样的谈话,初步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喜爱。再问学生:在你的眼里,什么是美的,给你带来了美的享受?这一谈话,是了解学生对美的认识,拓宽了美的范围。

二是导入新课,感受烟台海的美。播放一段烟台的海的录像,让学生欣赏,然后说一说自己看后的感受,师揭题。

三是领略海美这一教学环节。紧扣“烟台的海,是一幅画”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师点出“文中有画”)通过品析具体语言文字,体会每个季节画的特点(可以小组学习,每个小组选一个季节的海进行品析想象交流),最后师总结:一年四季,各是一幅精妙绝伦的画,你看——(出示文字)烟台的海,一幅凝重壮美的画,一幅清新活泼的画,一幅浪漫迷人的画,一幅高远明朗的画。

好的构思能让学生畅所欲言,相反,学生就会无话可说,或者是不知道说什么,课堂就出现了不和谐的一面。

当然,我对字词的研究不够深,如对凝重、浪漫、扑等字词的教学,流于形式,内容肤浅。比如对夏季的“浪漫”可以这样教学:

一、联系实际,理解“浪漫”

师:同学们,你觉得怎样的情形才算浪漫呢?

生1:吃过晚饭后,暑气消退了,和爸爸、妈妈在校园里散步。

生2:躺在大树底下,看美丽的星空。

生3:坐在芳香四溢的花园里,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

……

什么叫“浪漫”?即使把词语解释“富有诗意,充满幻想”告诉学生,学生也很难理解。怎样的情形才算浪漫?在少数优生的描述下,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回答踊跃,气氛热烈。

二、走进文本,品味“浪漫”

师:那么,烟台的海到了夏日,带给人们的又是怎样的浪漫?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品读“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着……呢喃细语”等关键词语,体会人们朝看日出,晚听海语,人海相依,人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在理解的基础上,请同桌互读,读出“浪漫”的情调来。

三、激发想象,体验“浪漫”

师:如果,你也是一名烟台人,夜晚在海边,你会做出哪些浪漫的事来?

生1:我会赤着脚在沙滩上走,让细沙暖暖地搔着脚板。

生2:我会和好朋友躺在沙滩上,一边聊天一边让凉爽的海风抚摸我们的脸颊。

生3:我会去游泳,和大海来个亲密接触。

……

师: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一定有机会去烟台的海边走走,玩玩。

【生活是丰富的,烟台人的生活更是如此。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去亲身实践。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感受海在烟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将我们无法真正体验到的烟台人的多彩生活呈现出来。这一刻学生心情是愉悦的,教师也是愉悦的,达到了学习且快乐的境界。】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 篇六

课堂教学案例摘要

教学题目

5.烟台的海

教者

季永胜

单位

灌云县马蹄小学

所属学科

语文

课时

1课时

年级

六年级

所选教材

苏教版实验教材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学习目标描述

认识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烟台的海四季的特点,享受人海相依的人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初步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将课文的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更加了解烟台的海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生动的动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

学习重点分析

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语句,了解烟台海的特点及烟台人的活动。

学习难点分析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了解烟台的海与人相依托的情景美。

学习结果描述

利用生动的情境,结合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读课文,欣赏语言美。

学习情景设计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读,议、说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媒体

学生活动

时间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要带大家领略一下我国北方的某处景观:

2.简介烟台的海

1. 学生根据课题提问提问

2. 引读课文

约5分

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听读课文,看画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

多媒体课件

边听边看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约15分

1.指名说说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说说喜欢的语句。

2.屏显本课带有生字的词语。

3.指名读、齐读部分语段。

多媒体课件

1.回答

2.学生自由轻声读文

3.学生互读欣赏。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    思考;烟台的海一年四季有什么特点?  2.    指名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

b.理解语句含义 c指名读第3自然段(动画演示).

3、春天烟台的海景怎样?人们是怎样活动的?4、指名说说,并组织学生表演当时的情况。

5、指导朗读。比较静、动态的描写方法

出示课件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自由读课文

3.    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进行表演。

师生合作朗读

约15分

讨论交流,拓展思维

运用景、人结合的方法描述一个片段。

屏显某个片段

学生讨论自己的办法。

约5分

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学生谈本节课的表现及收获。

约5分

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写笔记[人、景结合]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烟台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一座海滨城市,2008年它荣获了“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的称号,知道它是哪儿吗?对,烟台!去烟台干什么呢?去烟台看海。(板书)烟台的海

齐读课题

我们的祖国有着辽阔的海域和漫长的海岸线,为什么我们不去别的地方看海,而要去烟台看海呢?

2、请大家打开课文纸,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答案。

(烟台的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板书:独特

追问,那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它拥有了这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指名两学生合作(一生读原因,另一生读结果)再读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到是烟台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烟特的海上景观。

3、想看看烟台特殊的地理位置吗?

(媒体出示逐层推进的烟台地图)这是祖国的版图,烟台位于我国的山东省,地处山东半岛北部,这个形似喇叭口的海域叫渤海湾,连接着这喇叭口的海域是黄海,显然,烟台面临渤海和黄海,而且北面临海。这在我国的沿海城市中是很少见的。它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它拥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4、昨天,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课文了,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烟台的海上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反馈、了解学生预习过程中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感知冬日的巨浪拍岸: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近烟台的海,先去看看那冬日烟台的海。

板书:冬

1、谁来正确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并及时纠正)(检查学生预习过程中的朗读情况)

2、这里有句长句(媒体出示):“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谁也能把它读正确?(指名读)

3、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了这句话,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从而感受那冬日烟台海的壮观。(相机板书:像狮子)

说说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在你脑海中的印象。(狮子是百兽之王,很威武,很凶猛……)

既然冬日烟台的海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那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吗?

教师根据场上学生的朗读情况作出适时有效的评价,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指引下感受语言的美妙,逐步喜欢上这段文字,能比较有感情地朗读好这段文字。

点拨:这里的一个“扑”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涌浪浩浩荡荡、气势汹汹,来势很猛,力量很大,足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

4、小结:因为烟台北面临海,所以,当冬天到来时,来自北方西伯利亚的寒流不受任何阻挡,经常气势汹汹地长驱直入,形成了巨浪拍岸的壮观景象,为我们送来了一份冬日独特的海上景观!

三、导读第三自然段,感知春日的轻波荡漾:冬去春来,在这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季节里,烟台的海又呈现出怎样的景观呢?

板书:春

1、谁来正确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并及时纠正)(检查学生预习过程中的朗读情况)板书:嬉笑结合生字教学:嬉(正音、析形、释义、描红)

2、春日烟台的海除去了冬日的壮观,显得格外轻盈、活泼。你们瞧(媒体出示):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教师范读)。

谁也来读读?(指名读)

3、此时,你觉得春日烟台的海像什么?(板书:像孩子)

你们都是孩子,你觉得是孩子就应该是怎样的?(活泼的、可爱的、调皮的、顽皮的、淘气的……)

作者说春日烟台的海就像顽皮的孩子,谁愿意再来读读。(指名读)

教师仍要根据场上学生的朗读情况作出适时有效的评价,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指引下感受语言的美妙,迷恋这段文字。

点拨:这里也有一个“扑”字,但让我们感受到的恰是那浪花就像小朋友在做游戏,是那样的顽皮可爱,惹人喜欢。

4、媒体同时出现写冬日和春日海景的长句,比对这两个“扑”字。

师小结:是呀,同学们,你看,同一个“扑”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味、意蕴,呈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态,汉字真有意思!(男生读冬日的“扑”女生读春日的“扑”)

四、导读第四自然段,感知夏日的水平如镜:

让我们继续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观赏夏日烟台的海。板书:夏

1、谁来正确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指名读,并及时纠正)(检查学生预习过程中的朗读情况)

2、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因此,(媒体出示,引读)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

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

板书:像少女

3、作者把夏季的海比作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夏天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板书:恬静结合生字教学:恬(正音、析形、描红)

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教师适时评价)

五、导读第五自然段,感知秋日的格外湛蓝:

最后,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去观赏秋日烟台的海。板书:秋

1、引读:走出夏日的浪漫,烟台的海步入━━秋的高远,久居这座城市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2、同学们,课文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发现其实作者在写冬、春、夏三个季节海景的时候分别采用了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冬日的海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十分壮观;春日的海像个顽皮的孩子,十分轻盈、活泼;而夏日的海就像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十分宁静。那秋日烟台的海像什么呢?

教师板书……我想,在每位同学的心中一定自有答案。

六、总结全文:

1、一年四季,烟台的海总给人以一种独特的美感,值得我们去细细观赏,玩味。

其实,烟台的人同样值得我们去欣赏,品味。那么,依山傍水的烟台人民又是怎样在这块沃土上辛勤地劳动,幸福地生活的?有了人的生活与活动,烟台的海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生机呢?

2、在文章的末尾,作者用了这么一段文字来总结课文。(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文字)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3、这段文字很美,但很难读懂。但老师仍然相信,只要同学们用心读书,深入思考,我们还是能够读懂它的意蕴的,让我们在第二课时再作探讨,好吗?

七、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录文中你认为最精妙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附板书:

冬像狮子

烟台的海春像孩子嬉戏

(独特)

夏像少女恬静

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比较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烟台的海的语段,学会积累文中精妙的词句。

2、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随文教学2个生字:“嬉”和“恬”,感知两个“扑”字的差别,体会两种“扑”的情态。

3、了解烟台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由此形成的独特的四季不同的海上景观,激发学生喜爱烟台的海的美好感情。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上面就是教学啦给大家整理的7篇烟台的海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烟台的海教学设计的相关认知。

12 127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