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啦
当前位置: 教学啦 > 教学反思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优秀12篇)

时间: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以下是教学啦给大家分享的12篇《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篇一

一年级学生对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比较感兴趣,也比较熟悉,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课题的时候就播放一段下雨的声音来引出课题,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指名学生朗读后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注意有个“儿”,但是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这个儿化音,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这次的效果不太明显。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生字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将生字圈出来,然后让学生自由读生字,自己学习生字(可以说说生字的拼音、偏旁、组词等。)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碰到生字的时候可以知道认识这个生字的一些方法。接着我将生字出示,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如:“数、清、方”提醒学生正音,“飘、落”指导学生记字形。有一些学生还主动介绍了他们认字的方法:“门加口就是问。还有在出示生字后再出示搭配的词语,柚子到词的学习,这样能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篇二

《最大的书》课文比较长,不但含有很多的地理知识,而且还拥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所以,在这一课时(第二课时)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位成:1、会写上节课剩下的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记得崔峦老师曾经说过:每堂语文课都应该让学生写写字,这一说法,我是十分赞同的。尤其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更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最大的“书”》这节课的教学中,识字、写字环节也成为这节课的重点。在这课时开始时我还是以生字教学进入,在写字方面我让学生自主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哪个笔画重要。需要提醒同学写好哪一笔才会让字更美观。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把本节课要求写的6个生字任务顺利的完成了。在此环节的教学我还是很满意。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篇三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课文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重点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我首先让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说说你你对小夜莺有哪些了解,回顾课文内容,学生也能畅所欲言,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在教学中,学生对小夜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因此在谈了解的时候,都能抓住小夜莺繁荣精神品质进行阐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讨论讨论。最后抓住夜莺的歌声这条主线,统领全文,点明主题,深化感情。这里由于我没有交代清楚要求,因此学生画句子的时候有点犹豫不决,不够坚定。因此花了很多时间,影响了课堂的其他环节。

二、以读促悟,深究感悟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一条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从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特别是是关于小夜莺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学生应该能够把他找出来。教学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对于他的行动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特别是关于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

2、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了,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这里,我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说到哪一个程度就到哪个程度,不要求学生更深的去理解,因为这些句子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教学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的阐述到这些点上,因此这一句教学比较顺利。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但是学生的体会都不够深或者说不够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现偏差,说是小夜莺已经在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了。其实这里他并还没有传送情报,只是为了故意迷惑敌人,为他以后顺利学夜莺叫杜鹃叫传送情报不被敌人怀疑做好准备。这里我觉得面对学生的回答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引导,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上,因此,在教学这一句时出现了理解感受不够深刻的情况。

3、读句子,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他可以表达学生对这些语句的感悟能力,也能促进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特别是各种形式的读,比如个别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每一次朗读的进度,都表示他们对小夜莺的勇敢和机智体会得更加深刻了。但是由于课文设计的内容太多,太松散,因此给朗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后面部分,读得远远不够,不透。

找句子,说句子,读句子三者相辅相成,让学生进入丰富的语言世界,感受丰富的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他的机智和勇敢。

三、以读引思,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写了小夜莺的很多的语言和动作,但是对小夜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却很少,因此我就设计了很多小夜莺的心里想法让学生去想象发挥。比如在第一句里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他停下来,会想些什么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真的完全忘了吗?(没有)所以课文中一个词用的特别好(好象)好象忘了,其实他不但没有忘,而且在思考着……留给学生补白。学生们都说得很好,很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我并没有发现举手的总是这么几个人。也就是大部分人对问题的答案还是不知道的。特别是中等生,他们没有了发挥的余地。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节奏太快了,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只有个别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在紧紧地跟着我的思路走,其他学生或多或少都落下来了。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点死气沉沉。

四、回归主旨,深化感情

最后,以夜莺的歌声这条主线来统领全文,最后深化主题。但是在找夜莺的歌声中花了好多时间,结果效率也不高。

总之,本课以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为重点,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深刻的思想熏陶。但是整堂课下来,学生的表现欲望不是很强,其中感悟到的和体会到的也不够深。可能这篇课文让四年级的孩子去体会和感受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再次我的引导和提问方式可能不能接近学生的实际,思考的过程也太短,因此出现了发言少,甚至没人发言的情况,对我的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些都需要好好去反思和改进的。但是,归结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慢慢去体会和磨练出来的,我会努力做得更好。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篇四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一条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我从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对于他的行动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特别是关于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

2、写批注。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做做批注,写写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写出来。

3、谈感受。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然后再在班上汇报。有些句子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天真的话语,加之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察觉中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教学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的阐述到这些点上,因此这一句教学比较顺利。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但是学生的体会都不够深或者说的不够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现偏差,说是小夜莺已经在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了。其实这里他并还没有传送情报,只是为了故意迷惑敌人,为他以后顺利学夜莺叫杜鹃叫传送情报不被敌人怀疑做好准备。这里我觉得面对学生的回答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引导,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上,因此,在教学这一句时出现了理解感受不够深刻的情况。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篇五

王君老师说:“没有精深地独立阅读文本这个过程,教学设计不可能自然而然产生。”我喜欢阅读文本,文本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每每讲新课,课文读个三四遍是不可少的,但是看着这些名师的手札,我才知道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他们对语文课、对课堂有如此深的理解,但是他们依然在一遍一遍地读、老老实实地读,对文本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之后再开始认真地备课。才能形成“比较雅致的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研读活动。”

我学着王君老师的'样子,老老实实地读,逐字逐句地读,细细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读了十几遍之后,对文本已经有了全面地理解,我的脑子里也有了上课的思路。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就是抓住描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细读体会,读懂了这些句子就能从中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爱国,就完成了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这一过程孩子们确实表现的很好。他们能很快找到描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如“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孩子们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一点很让人欣慰。孩子说:“小夜莺面对那么多敌人,他一点也不紧张,还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小夜莺这样做是为了迷惑敌人,同时也说明了小夜莺很机智勇敢。”孩子的理解很深刻,语言表达准确完整,我问孩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孩子说:“轻松的、快乐的、天真活泼的、镇静的语气。”并读出了这种感情。就这样通过找、读、感悟,孩子理解了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爱国及对敌人的憎恨。

在课文结尾我播放了“苏联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的故事”。请同学们观看短片,感受那些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斗的英雄们的伟大精神。并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也有很多困惑和遗憾,我在试讲时,在40分钟内竟然没有讲完,听课的老师说,孩子们读书整整花了10分钟时间,(还有个别学生没读完,)读书占的时间太多了。可是这篇课文是这样长,即便孩子预习了,也得让孩子安安静静地把书读完!为什么肖培东老师在那么大的场面,《祝福》又是多长的文章,孩子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15分钟,后面效果还那么好?金军华老师认为:“这时能量在蓄积,智慧在开启,情感在酝酿,接踵而来的是波澜的起伏,浪花的迸溅,飞瀑的欢笑。”教学,很多东西不能提前,阅读,很多时光不能省略。

朱震国老师的《勇气》给了我启发,学生通过人物的行为表现,进而去触摸领悟人物的内心,既易于学习路径探索,也合乎认知的规律,学得实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建议,应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句子,特别是表现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去细读体会,所以,这一课在品读课文时,抓住人物行为感知人物形象,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细细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关于识字写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基于识字写字,我在教学中没有安排写字的环节,对学生的书写无法评价,识字写字这个目标是没有完成的。在做教学设计时,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初读时让学生画出生字词,尤其是不认识的生字词。谁有哪个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识字。这一课的重要目标定在“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轻易地作用”,忽视了生字的书写。

虽然在教学上我没有突破,但是语文教学上的自主生成、孩子良好的语感和创造性思维的绽放给了我最美的答案。把学生放在中心,它会开出最美的花朵。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篇六

《夜莺的歌声》一课篇幅比较长,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文本,做到长文短教呢?理清文章顺序以后,课堂上我抓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认为夜莺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里感受到的?给学生充分地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在学生默读、划批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全班交流,鼓励他们谈理解说体会。通过“读——画——思——议——谈”体会人物的。品质与思想感情。

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谈理解,说感悟,总结小夜莺的优秀品质,真正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实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思想。

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教学第二部分——“给德国鬼子带路”我就引导学生抓两个易忽略的词:1、“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当我幻灯打出此句,请学生注意“好像”这词,学生恍然明白: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2、“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突然“一词,学生由衷感叹: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夜莺的歌声》主角是小夜莺。以上部分最能体现夜莺人物品质及其形象,于是我削枝强干,通过扎实有效的朗读、品味精读这两部分,使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篇七

实实在在地上好一堂课——《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沉寂”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背景

(板书:夜莺)这是一种鸟,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孩子也叫夜莺。(板书:的歌声)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苏联卫国战争。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卫国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理清顺序,感知课文

师:夜莺,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代表,这歌声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让我们走进夜莺,倾听夜莺的歌声。

1、细心的同学早就发现了,这篇课文在排版上有什么特点没有?(课文中的三个空行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

2、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每部分讲了什么?知道了每部分的内容,也就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围绕每部分的内容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把话讲清楚,讲得有条理。)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排版的特殊格式,引导学生既理清了叙述顺序,从中感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感受联系,初识夜莺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这两部分有什么联系?

小结:这在结构上就叫——首尾呼应。以夜莺的歌声开篇,再以夜莺的歌声结束,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再读读,联系课文想一想,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这样的结构安排,还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使学生明白小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夜莺的歌声而是他传递信息的暗号。相机朗读30、31小节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感知人物形象,这符合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品读感悟,凸显人物

师:这也告诉我们,夜莺与德国鬼子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小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则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可夜莺还是个孩子呀!他怎能和狡猾阴险的德国军官斗呢?他能肩负起这一责任吗?就让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吧。

(一)4——19小节

1、请同学们默读4——19小节,看看哪些字眼儿使你对小夜莺有了更深的认识,哪些话语使你对他满怀信心?

(生默读,师提示:大家要边读书边思考,把你体会到的小夜莺的精神、特点可以用概括的词批注一下。学生批注后,师提醒学生放开声音再把课文读一读。)

2、师:说说你的体会吧,不过在说之前,老师有个建议:我希望你说之前先读一读要谈的这句话,然后再讲,最后能用一句话称赞一下小夜莺就更好了,这就叫一读二讲三小结。

交流读书体会,师相机板书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句子,特别是表现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去细读体会。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感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运用不同语气语调,读好文中的对话。)

生1:(读17、18小节)从“有信心”我体会到小夜莺故意表现得有信心,就是想抓住这一机会,想把敌人带进埋伏圈,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还故意说起了那里的狗鱼。

师:所以我想说,小夜莺,你——

生1:我想说:小夜莺,你面对敌人随机应变,你真聪明!(师板书:聪明)

师:孩子,你讲得真好!掌声!(生鼓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节。(生读)

生2:(读9、10小节)我体会到德国军官问夜莺“谁教你吹哨子的”,就是想知道游击队的下落。

师:那说说为什么德国军官的脸上会闪现出一种“冷笑的光”?

生2:因为德国军官想到肯定是有人教他的,想骗孩子说出来。

师:是啊,这歌声是与游击队有联系的,真的是他自己学的吗?

生:不是。

师:接着说。

生2:而小夜莺却说是自己学的,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还故意学了几声杜鹃叫。我想说,小夜莺,你真机智,敌人想让你说出实话,你却迷惑了敌人。(师板书:机智)

师:太棒了,你讲得我都想读了,我读德国军官的话,你读夜莺的话,同学们给咱们读旁白,就读这两段。(师生合作读)

师:谢谢你!咱们接着讲。

生3:(读7小节)我从“快活”这个词体会到夜莺面对敌人表现得很勇敢,很镇定。(师板书:镇定从容  勇敢)

师:是啊,多么勇敢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4:(读15小节)德国军官此时表现得很阴险凶狠,而孩子不慌不忙的回答了他,还骂他们是野兽,我体会到孩子有一颗爱国之心,对敌人十分仇恨,骂了敌人,敌人还拿他无可奈何。(师板书:爱国之心)

师:我很欣赏你!你想称赞几句吗?

生4:我想说,夜莺你不但有一颗爱国之心,而且你很好地完成了你的责任,你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敌人,但你一点也不害怕,表现得真坚强!(师板书:坚强)

师:谢谢你,谢谢你带给我们的启发。你能再读一读吗?(生读)

师:孩子童声稚气,表现得天真活泼,若无其事,所以我们读就要语速快一点,语调上扬,要读得自然,不要拖音,听我读一读。(师范读)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自读后,师读提示语,学生读夜莺的话,读出了味道。)

生5:(读12、13小节)当德国军官盘问夜莺时,夜莺装得很糊涂,故意不回答他,这样也使德国军官觉得这孩子太小了,什么都不知道,也就不怀疑他了,而且我觉得这里的麻雀、乌鸦、猫头鹰其实也是骂敌人。

师:好,你设身处地,真会读书!

生5:我想说,夜莺,你聪明机智,好样的!

师:这样吧,你找个伴来读军官的话,你读夜莺的话,你俩直接对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称赞,我对小夜莺满怀信心,让我们再读这部分吧! (男女分角色读,师读旁白。)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自主细读文本,感悟   抓住了重点。整个环节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能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循着问题,潜心会文,自读自悟,用自己的心力去探索发现文本的蕴蓄,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阅读也是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师生间应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情生情的心潮奔涌,用生命点燃生命,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

(二)20——24小节

师:小夜莺真行!他面对狡猾的敌人应付自如,是如此的从容镇定,是如此的机智勇敢。

1、再看这一句。(课件出示:小孩有时候。把球果踢起来。)我来读一读,你们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谈感。(引导学生体会夜莺以顽皮掩盖了内心隐藏的秘密,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为后面同游击队联络作准备)

师:把你的体会送到课文中,再读读这句话。

3、(课件出示: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生齐读)再听我读,“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你听出了什么?一个“好像”你又读出了什么呢?(他没有忘,他是故意装作忘了。)

4、(课件出示:对,他没有忘,他没有忘­­­­­____!)(自己的责任、对敌人的仇恨……)

5、(1)师接读21小节后故意停顿,再读22小节,重读“突然”一词。对于德国军官的突然发问你又如何看呢?(敌人十分阴险狡猾,对于一个孩子,突然的发问,会让一个孩子不慎说出事实。夜莺面对这样的敌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2)小夜莺时时处在危险之中,此时,我又想说——

(课件出示:不,他忘了,他忘了         !)(自己的生命安全、自己的安危……)

6、可小夜莺身处险境却临危不乱,他的回答又是多么的巧妙和机智。

(师范读23小节后,让学生自己练读后再齐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既要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对话,又要走出文本,回归整体,让学生获得认知和情感的提升。本环节通过品析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心理,感情朗读体验,学生便能深刻领悟“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直面文本、潜心会文,学生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又加深了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五、升华情感,回扣题目

师:就这样,小夜莺给藏在寂静森林里的游击队员们送去了准确的情报,就这样,等待敌人的将是对他们地痛击。让我们齐读35小节。

(师接读36、37小节)

1、(课件出示: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有什么两样。)从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表面在赞扬宛转的歌声,实质在赞扬小夜莺。)

2、此时,再让我们看课题,我想说,夜莺的歌声不再是宛转的鸟叫声,不再是传递情报的声音,更是____。(胜利的歌声、颂歌)(板书)

3、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夜 莺 的 歌 声

机 智   情  报

勇 敢   胜利的歌声

……    颂  歌

【课后反思】

激  情  而  情  动

一篇文章,或喜或忧,或悲或叹,或介绍一种知识,或揭示一个道理,都是作者内心的提炼与感发,情感思想都含蓄在字里行间。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知识对话,也是师、生、文本相互共振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

如果说文章是“泉眼”,课堂就得引发一条河。师生共乘一叶小舟,泛舟于水上。而教师就是那个撑船人,在自然和谐中与天光水影共在这源头活水中徜徉,一路慰籍心灵的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上,就得有温情、有深情、有激情。

板书“夜莺”自然的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温情中进入课文的情境。此外,在整堂课上,我有意识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最大限度地介入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目光、尊重的话语、激励的评价、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这不单单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是心与心的沟通。在课堂上,当我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肯定学生的长处,不计学生的过失,使我感受到了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也会发自内心的感激和信服,而其智能活动则更灵敏更有成效。这样的课堂环境就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情由读生,以读促悟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有了对文字的触摸和体味,情感自然和谐的引发,整个课堂就将自然实在,充满暖暖的温度。

首先,我从研究教参,挖掘教材开始,在反复的思考、领悟中寻觅、探索,把握文章的重难点,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发现激发情感的亮点以及语文能力的训练点。我深知,这是一个痛苦挣扎的过程,但就是在这挣扎中我兴奋于一点领悟,激动于一现的灵光,自然地会从中产生教学的思路,正确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语文学习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阅读。在阅读中感悟语文,有所思考。在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主动悟。在这一课中,我重点抓住4——19自然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www.jiaoxuela.com)。在学生一次次地发自内心的朗读、称赞中,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碰撞,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深化自己的情感。再让学生读一读,把自己的个性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地结合起来,读出了思考,读出了韵味。此时,我改变了自己的角色,成为一名指点者,一位参与者,我想学生将不但领悟到作品的思想,而且将领悟到作品的语言以及自己的学习方式。

正当学生为夜莺与敌人巧妙周旋而赞叹时,我又抓住“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设计“他没有忘,没有忘什么”,“他忘了,忘了什么”,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入,给他们的心灵再一次小小的震撼。此时,他们将获得更深一层的感慨与感动,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当我反思时,发现可写得还很多很多,诸如如何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朗读指导与个性化朗读的统一,以及如何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等,这些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领悟和实践,但我更坚信了一点:把课上得简单点,实实在在上好一节课!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篇八

(一)教师引导的太多 课上我充满激情,每个环节的导语都想的很好,把课文也连贯的讲了下来,可是我发现,我的激情背后却是孩子们的木讷,他们没有真正的走入到课文的具体情境中去,没有走入到西西的内心。师傅在评课时,说要做“唐僧”似的班主任,说实话,我之前还真没听过,于是,就上网查阅了资料。做一个“唐僧”似的班主任,就是要将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遇到问题踢给学生,让他们想办法,抓住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班级服务,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们:向前、向前、再向前。

这不正符合了现在教育观念,教师应该是引导者,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指明方向。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练习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小节诗”可是由于前面的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学生开始写诗时离下课时间仅剩下了五分钟,更别提在读或修改了。老师们说,当时学生即使没写完也应该找个学生来读一读,没写完说完也成,说实话这个念头当时真的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只是没有实施。如果在正规的比赛当中,这算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一句话说的好,一位好的教师不是背教案,而是能抓住课堂上学生的生成,能完全的掌握课堂,睿智的处理课堂上突发的状况,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急需培养的。

一节课从准备到结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不断的进步。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篇九

为了达到美的体验,课件的制作中图片加的太多了,以至于整节课都是画片的浏览,远离了我的初衷,它不再像一节欣赏美的语文课,倒更像一节美术欣赏课。为了使用所谓的高科技”课件”忽视了语文课最基本的东西”文字” 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一节课,华而不实,不是为了学而教,而是为了”演而教”教师费力不讨好,这是失误之一。整节课下来,书,学生基本上没读,文本,学生基本上没看,忙来忙去,只是在走过场,那是我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们成了傻瓜,只能呆坐着。美丽的只是那些画面,不是学生们的内心。

当学生的状况出乎我的预料时,我的驾驭课堂能力的欠缺立马表现出来,从最初的导入时激情万丈,到最后的鸦雀无声。课堂气氛的沉闷是这节课又一大败笔,学生的沉默导致了”一言堂”的局面,没有备好学生,课堂教学不够灵活是导致失误的主要原因。

整堂课下来,能安慰我的地方实在不多,所以,我很沮丧。也想了很多。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篇十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多音字,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轻蔑、沉寂、呻吟等词语。

2、抓住“隔行分段”,了解四部分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能联系上下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导入课题

师:看到过夜莺鸟吗?它的歌喉清脆甜美,是鸟类中有名的歌唱家之一。今天,我们要走进课文,去聆听夜莺神奇的歌声。

课文说的是一只夜莺鸟吗?

师: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你对苏联卫国战争了解多少?(读读词语手册50页的内容)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字词

师:课文读了几遍,(预习得很充分,有勇气接受许老师的挑战吗?)

剥削   钉子   空旷  瓶塞

削皮   钉钉子 空隙  边塞(多音字)

耷拉  蘑菇(轻声)

轻蔑   呻吟   宛转  毁灭(指出毁字中左上部分的笔顺)

2、隔行分段

师:再考个难点的。这篇课文的段落格式跟别的课文有点不一样。谁发现了,什么不一样?(隔一行,再开始下一段。这叫“隔行分段”。你们打开书看一看,有几个隔行,分了几段?三个隔行,分成了四段。)

3、内容概括

师:第一部分在写什么内容呢?快速浏览第一部分。诱敌。

再浏览第二段,这回好说了,小孩子在做什么?带路,歼敌,再诱。

师:谁能加上时间,适当的连接词,把四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主要内容。

三、浅谈印象,切入重点

1、读了这个故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师:一个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孩子机智地与敌人斗志斗勇,真是了不起啊!请你自由读引诱敌人这一部分,一边读一边想,把感受到机智勇敢的词句用横线画起来。

四、 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语言描写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1、抓住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表面上是说一些动物,实际上暗骂敌人;

2、东拉西扯,说东道西,为了什么?小男孩是在装傻;东拉西扯的避开敌人的盘问。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1、 师:小夜莺那时心里想着些什么?

2、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们内心的愤恨,小夜莺啊,你为什么不直接斥责德军呢?

(要这样说呢?他目的是让敌人觉得他是个不懂事的孩子,麻痹敌人,让敌人消除戒心,相信小男孩的话。)

3、朗读指导

4、分角色来读读。

师:从人物的语言中读出一个聪明的小夜莺。(板书:语言)

师:在与军官的对话中,还有一些精彩的句子能体现夜莺聪明勇敢的,你能找出来吗?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蘑菇。这里只有……”

小夜莺是在答非所问(装糊涂),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顽皮孩子。

1:军官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什么都不懂的、顽皮的孩子。)你们认为呢?

师:你认为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小男孩说的话呢?

2、指导朗读

2、神态描写

过渡:从人物语言可以看出人物的品质,我们还可以通过神态、动作、甚至外貌的描写去体会。

★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快活是什么含义?真的很快活吗?)

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可见小孩的胆量非常大。

(德国军难道一点儿也不可怕吗?)从文中找出依据。

3、动作描写

★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

1句中那些动作词能反映出孩子的贪玩和天真?请在书上用三角符号画出来。(“唱、叫、甩、打、弯、拾、踢”)

2小男孩仅仅是在玩吗?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这句话。

他真的把身边的军官忘了吗?

3小男孩的镇定和从容能用朗读的语气体现出来吗?

4小结: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顽皮的小孩!其实,小夜莺是在麻痹敌人,也在向游击队传递着敌情。

五、小结深化,诉说感受

小结:我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了机智勇敢的小夜莺。此时此刻,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位小英雄说?写一写。

交流

一袭“冲击”,几掀波澜 ——执教《夜莺的歌声》之反思

奉化锦屏中心小学 许碧兰

今日有幸得到张晨瑛老师点拨指导,猛然间豁然开朗,心底似乎对高段语文如何突破阅读教学的难点有了感触。张老师点拨中的三个字——冲击力,一下子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备课中的一个个困惑,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不少波澜。

波澜之一——“冲击”文本主线

捧着文本沉思,这样冗长的,离我们孩子时代又遥远的一篇课文,我该如何抓住主线呢?备课中,我深思:课题是夜莺的歌声,课文又4次写到夜莺的歌声,我不妨以此为上课主线吧!可真正让我沿着这条思路备课之际,我发现文章的这一主线会让课文内容变得有点儿支离破碎,很难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课文思路。于是,改变计划,以品析词句,感悟人物品质为中心点。乍看有了课文的中心,内心又腾生一个困惑:故事性这么强的一篇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教学,是否会破坏故事情节?是否会让人感觉很散?雷同的语言句子是否会让人觉得累赘?试教也让我深深感觉到人物形象是努力在丰满,可故事的情节已经抛到了九霄云外,一直重复着找句子——感悟——朗读这样涛声依旧的阅读教学模式。感谢张老师细致入微、独到精辟的点拨,让我对先前的困惑有所思考,给了我实践努力的方向。是呀,语文课堂应该是有冲击力的,“冲击”文本主线!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来写写第一部分引诱敌人的内容,那么故事情节不就完整系统,其浑然天成般地也就不破坏教材原有的滋味,学生的心里不就充盈一个完整的故事了?那么多雷同的语言描写,何不细致入微地引导1句呢?这不就创造了一个举一反三,适合拓展延伸的操作平台了?学生学得轻松,而且真正授之以渔了。

波澜之二——“冲击”人物语言

一次又一次阅读文章中德国军官和小夜莺的对话,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形象也一次次植入心坎。

可如何抓住小夜莺的语言让学生体会呢?备课中,我无从下手,教学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经张老师的点拨,深深感悟到引领的重要性。我在教学中,是让学生自己找从哪些语言中感受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学生找一句,共同分析一句,分析时缺少了层次,学生的朗读也没有本质的提升。这样,仅仅停留在文字表层,没有深入文本,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显得单薄苍白。应该抓一句做重点指导,而且是分层指导。例如抓住:“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出是婉转的骂,读出是故意的在转换话题。再深入去体会小夜莺的语言,如果小夜莺直截了当地说,会导致什么结果,从而体会到他的机智勇敢。这样,不仅仅感悟到了小夜莺的形象品质,而且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这也正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另外,老师语言的引导也不容忽视,在第一个整体感知四部分内容的环节中,可能是由于自己迫不及待地想把小标题告诉给学生,导致引导没有到位,引导没有层次。其实,我应该“静”下心来,慢慢地让学生充分地说,及时提取信息,引导学生。如果把冲击力往另外一个意思上说,我的语言是很不够感染力的,缺少激qing,缺少投入。

冲击力,带给我的思考很深,我将继续去试着上上这堂课,还萌生一个想法:以“冲击力”为基点,弄一个小课题。在今后的语文课堂中,我将再接再厉,努力使课堂“波澜起伏”!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优秀9 第十一篇

昨天,花了三节课,把《夜莺的歌声》学完了。开始两节课,课堂气氛还好,最后一节,不知道是因为天气不好或是下午的课或是课拉得太长,总之第三课时,感觉学生很没精神。我以往一直教低年级,这两年才接触中年级,《夜莺的歌声》是我有史以来教的最长的课文,有点难把握。

教学思路大概是这样的:

1、从课题入手,解课题。

2、介绍事件的背景。

3、学习生字词。

4、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5、知道长课文的隔行分段。

6、给每段加小标题。

7、通过问题“小夜莺是个的孩子。”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证明,品读。

8、拓展:小夜莺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你会对他说什么?

我说说过程中的不足:

1、我在第一课时花了较多时间,在介绍事件背景时,学生很多疑问,此起彼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哪些国家?那时苏联是斯大林格勒还是列宁格勒?德国有哪些先进武器?"因为我课前没有查阅关于二战的资料,只是从教学参考书上大概了解了一些内容,所以被学生问得措手不及,最后让学生回去上网查相关资料,有空再和同学说,才止住学生。小结:应该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查关于二战的背景资料。

2、雪梅老师的轮读方法,结果学生花了很长时间去读课文。

小结:学习长课文应该课前让学生多读两次,上课时采用默读或浏览。

3、第二课时,在品读句子时,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说,其实很多学生都说到了点子上,但自己还是每一次都生怕学生不会,自己再重申。小结:放手让学生品读。

4最后一环节,设置小夜莺牺牲,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们说小夜莺应该活动抗战胜利。小结:在某些环节设置,不应死搬别人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情绪,这样的设置,学生有抵触情绪,自然不愿说,所以气氛沉闷。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第十二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品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读懂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诱敌→传信→摆脱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自主品读

师:我们的小主人翁跟你们差不多大,你们天天坐在宽敞的教室里读书,爸爸妈妈天天怕你们饿着了,冷到了。但是小夜莺却已经投入到战斗中了。细细品读课文,看看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并且做出批注。

(2)、小组内交流。

2、品读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1)、文中描写了小夜莺和德国军几次对话?(五次)

(2)、学生自学对话部分,并写上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

句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a、齐读

b、联系上下文,你觉得这句话有什么用?句二:“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a、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这里的麻雀、乌鸦、猫头鹰指的是谁?

c、咱们也试着说说。

句三:“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a、齐读

b、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c、指导朗读:你也来骂骂看。

过渡:他就说了一句话吗?你们看他说的那些话,都怎么样啊?

(都很巧妙地躲开了敌人的盘问。)

师: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学生交流谈体会。

(4)、分角色朗读。

a、同桌练习,体会德国军官的语气,及小夜莺的语气和神态。

b、表演。

(5)、谈谈对小夜莺的看法。(机智、勇敢)

3、品读歌声相关句子,感受人物情感。

(1)句一: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a、读句子

b、说说体会?

c、这夜莺的歌声是为了什么?

(2)句二: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松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a、齐读

b、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 指导朗读

(3)句三:夜莺的叫声停止了。“32个鬼子……”那个人说。只有游击队员才知道这鸟叫的意思。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机关枪。”他又补充说。

从这里你读懂了什么?(夜莺的叫声次数表示鬼子数,杜鹃叫声次数表示机关枪数。他们配合非常默契。已经配合了不止一次了。)

(4)、句四: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

a、读句子

b、小夜莺又在干什么了?

c、回顾开头三段,与这段话有什么关系?(前后呼应)

(5)、感受人物情感。

小夜莺面对这么凶狠的敌人他真的不怕吗?什么使他能无所畏惧?(对敌人的恨,对国家的爱)

三、拓展延伸

1、简介苏联卫国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

2、我们中国抗日战争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小英雄,你们知道哪些?

四、总结全文

回首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憾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战争带给人类的是灾难,让我们共同呼吁国际社会,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全世界人了共同的心愿。

五、作业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2、查找有关小英雄的资料。

3、阅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板书:     13、夜莺的歌声

小夜莺    ——       德国鬼子

机智勇敢               凶狠

反思: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战争与学生距离比较遥远,为了使学生体会深刻。我围绕“读”字展开教学,安排了自己品读,品读对话,品读歌声的句子。通过反复读,使学生感受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在分角色朗读这个环节,学生非常投入,感受也特别深。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教学啦为大家分享的12篇《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11 5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