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啦
当前位置: 教学啦 > 高考复习 > 物理复习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5篇)

时间: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是勤劳的编辑帮大家找到的高中物理学史总结(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篇一

1.希腊人泰勒斯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P2

2.公元一世纪,我国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写下“顿牟掇芥”一语,指的是用玳瑁的壳吸引轻小物体。P2

在《论衡》中描述的“司南”使人们公认最早的磁性定向工具。P80

3.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命名了正电荷和负电荷。P2

4.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P4、P37

5.法国学者库仑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实验总结出库仑定律。P6

6.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提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有它产生的`电场,处在电场中的其它电荷受到电场给予的作用力。P10

用电场线和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P14

7.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把光现象与电磁现象统一起来。P14

8.范德格拉夫静电加速器。P38

9.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缝衣针磁化。P80

10.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P81

11.安培发现,磁体对通电导线有作用力。P81

12.特斯拉,美国电气工程师,是交变电流进入实用领域的主要推动者。P84

13.法国学者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P87

14.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主要贡献是他的电子论。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力公式。P95

15.美国物理学家E.H.霍尔观察到霍尔效应。P103

高中物理学总结 篇二

10月份第一次月考,我们高一物理备课组自行命题,范围是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前三节的内容。针对学校分层次教学特点,出两套试题。第一套试题考试范围是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对象是高一年级7—18班;第二套试题考试范围是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前三节的内容,对象是高一年级1—6班。题型是选择题10题共40分,非选择题共60分,其中填空题24分,计算论述题36分,卷面总分100分。考虑到这是升上高中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试题相对较容易,平均分期望值为70分左右。但由于我们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学生基础薄弱,考试结果年段平均分为68.4,没有达到了我们的要求,需要我们继续改进教学方法。下面是学生答卷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透彻

不少学生还没有顺利地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学习方法还用初中的那一套,死记硬背公式,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似懂非懂。从选择题的答题情况,以及第17题不能理解第2秒末、前3秒内,第4秒内的概念的不同,可看出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不透彻,胡乱猜选答案;从计算题的答题情况看出学生对基本公式理解不清,运用不熟练,解题时乱套公式。今后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一些初中的。过时的学习方法要敢于抛弃,探索适合于自己高中学习的正确的学习方法。

2、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较差

这次考试发现学生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比较混乱。例如计算题第14题空降兵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第15题不理解停下来末速度就为零。今后解运动学问题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物理图景,画出物理过程示意图,再运用所学过的运动学公式解题。

3、解题不够规范

计算题解答时没有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有的学生甚至连"解"字都没写。我们今后教学中解题规范要常抓不懈,减少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4、班级之间、学生之间不够平衡

班与班之间平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约10分。各班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相差较大,今后科任老师对后进生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要做好分层教学,偏爱后进生,针对性辅导和布置作业。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要把以前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开好物理教研活动,编写出较高质量的适用于我校学生的自编练习,注重落实,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督。

高中物理学总结 篇三

1、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正确地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

2、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一个复杂系统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可能使结果产生巨大偏差。

3、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和电灯;贝尔发明电话;居里夫人发现镭、钍、钋三种元素的放射性;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指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吴健雄,华裔美国物理学家,用实验证实了宇称不守恒,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的密切联系。

4、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

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他们的重量决定的。

6、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近代力学的创始人。

7、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胡克定律。

8、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止在一个地方,伽利略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补充完善伽利略观点,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

9、英国科学家牛(www.jiaoxuela.com)顿,动力学的奠基者,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10、美国J.韦伯首创用铝棒做“天线”接收天体辐射的引力波的方法。

11、J.H.泰勒等人观测围绕共同质心高速转动的双星,推测它们在辐射引力波时失去了能量。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篇四

一。力学中的物理学史知识点

1、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成了第一架观察天体的望远镜;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3、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即“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二。热学中的物理学史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661年英国物理学家玻意耳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即为玻意耳定律。

3、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查理定律。

4、1802年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盖吕萨克定律。

三。电、磁学中的物理学史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借助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并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2、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4、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5、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从理论上得出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7、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莱顿瓶所做的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并率先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四。光学、原子物理中的物理学史

1、历史上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2、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谢尔发现红外线。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应用:红外遥感和红外高空摄影。

3、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4、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紫外线具有明显的化学作用、荧光效应。应用:杀菌、消毒、黑光灯灭害虫。

5、1818年,法国科学家泊松: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6、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比紫外线频率还要高的电磁波X射线(伦琴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还能使照相底片感光。高速电子流射到任何固体上都能产生这种射线。

7、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即原子核也是可分的。之后居里夫人于1898年7月发现放射性元素钋(Po)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Ra)。

8、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时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9、1905年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首先发现“光电效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10、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11、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为了验证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2、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13、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出元电荷的电量,即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

14、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一切微观粒子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15、1932年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其用中子轰击石蜡打出了质子。

16、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铝箔时观察到正电子。反映方程。可见,正电子是由磷30衰变发射出来的。像磷30这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机械探伤、消菌杀毒、作为示踪原子等。

17、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的7个基本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

高中物理学总结 篇五

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下面对本实验室一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1、规范管理,做好教学工作的`好后勤

树立实验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对课本上所有的演示、分组实验,都做到精心准备,预先试做,对少数实验进行改进,补充,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实验的成功率,现象明显达到100%。

2、节约开支,勤俭办学。

虽然新购置了不少的器材,但仍然不能满足部分实验的需要。而部分原有的器材恰能填补这一空白,所以老的器材没有全部报废,而是物尽其用。即使有部分损坏的,能修理的则修理。

3、健全各项手续制度,达到帐物相符

本年度以来,我们坚持做到,新置仪器,药品入库进帐,消耗药品、无用仪器报损消帐,做到帐物相符,建立仪器借还制度与手续,以防仪器散失,仪器药品排放整齐有序,平时加强检查与维修保养,以防药品霉变,仪器锈蚀等。

4、保持实验室整洁,使师生有良好的实验环境

整洁的环境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实验室经常受到腐蚀性药品、有毒气体的污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妨碍,所以我们做到每星期一次大扫除,天天小扫,做到地洁窗明,桌椅清洁整齐,空气流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实验环境。

5、落实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做到出入有据,每次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能要求有关教师填写好《实验通知单》、《实验室日志》。《演示实验周日安排表》。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一学年来,我积极、主动、热情的为物理教师及学生服务,开展好实验教学,为学好物理创造前提条件。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相关文档

25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