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啦
当前位置: 教学啦 > 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优质教学设计(优秀9篇)

时间:

《平方差公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及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教学啦整理了9篇《平方差公式》优质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优质教学设计 例 篇一

1.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理解;(重点)

2.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并讲解一种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平方差公式.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平方差公式

【类型一】 直接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5)(3x+5);

(2)(-2a-b)(b-2a);

(3)(-7m+8n)(-8n-7m);

(4)(x-2)(x+2)(x2+4).

解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1)(3x-5)(3x+5)=(3x)2-52=9x2-25;

(2)(-2a-b)(b-2a)=(-2a)2-b2=4a2-b2;

(3)(-7m+8n)(-8n-7m)=(-7m)2-(8n)2=49m2-64n2;

(4)(x-2)(x+2)(x2+4)=(x2-4)(x2+4)=x4-16.

方法总结:应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2)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3)公式中的a和b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 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运算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2013×1923;  (2)13.2×12.8.

解析:(1)把2013×1923写成(20+13)×(20-13),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2)把13.2×12.8写成(13+0.2)×(13-0.2),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解:(1)2013×1923=(20+13)×(20-13)=400-19=39989;

(2)13.2×12.8=(13+0.2)×(13-0.2)=169-0.04=168.96.

方法总结:熟记平方差公式的结构并构造出公式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3题

【类型三】 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化简求值

先化简,再求值:(2x-y)(y+2x)-(2y+x)(2y-x),其中x=1,y=2.

解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展开并合并同类项,然后把x、y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2x-y)(y+2x)-(2y+x)(2y-x)=4x2-y2-(4y2-x2)=4x2-y2-4y2+x2=5x2-5y2.当x=1,y=2时,原式=5×12-5×22=-15.

方法总结:利用平方差公式先化简再求值,切忌代入数值直接计算.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4题

【类型四】 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如图①,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形(a>b),把剩下部分拼成一个梯形(如图②),利用这两幅图形的面积,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左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2-b2,右图中梯形的面积是12(2a+2b)(a-b)=(a+b)(a-b),∴a2-b2=(a+b)(a-b),即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为(a+b)(a-b)=a2-b2.

方法总结:通过几何图形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可对平方差公式做出几何解释.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9题

【类型五】 平方差公式的实际应用

王大伯家把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了邻居李大妈.今年王大伯对李大妈说:“我把这块地一边减少4米,另外一边增加4米,继续原价租给你,你看如何?”李大妈一听,就答应了.你认为李大妈吃亏了吗?为什么?

解析:根据题意先求出原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改变边长后的面积,然后比较二者的大小即可.

解:李大妈吃亏了,理由如下:原正方形的面积为a2,改变边长后面积为(a+4)(a-4)=a2-16.∵a2>a2-16,∴李大妈吃亏了.

方法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公式化简解决问题.

三、板书设计

1.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a+b)(a-b)=a2-b2.

2.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学生通过“做一做”发现平方差公式,同时通过“试一试”用几何方法证明公式的正确性.通过这两种方式的演算,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因此教材中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篇二

一、课 题 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三) 编写备课组

二、本课学习目标与任务:1、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条件整理,明晰解题思路。

3、理解设间接未知数的意义。

三、知识链接:1、学会用列表格或画图法分析题目,理顺关系,使得各种数量关系一目了然,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避免了因数据多,关系复杂而混淆不清。

2、当直接设未知数时难于列出方程或找到相关的等量关系,我们可采取用间接设未知数的办法。

四、自学任务(分层)与方法指导:1、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已知公路运价为1.5元/(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吨。千米),且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

问题设疑:从A到长青化工厂,铁路走多少公里?公路走多少公里?

从长青化工厂到B,铁路走多少公里?公路走多少公里?

铁路每吨千米运价是多少?公路每吨千米运价是多少?

两次运输总支出为多少元?

分析:销售款与产品数量有关,原料费与原料数量有关,设产品重 吨,原料重 吨,根据题中数量关系填定下表:

产品 吨

原料 吨

合计

公路运费(元)

铁路运费(元)

价 值(元)

题目所求数值是 ,为此需先解出 与 。

由上表,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因此,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 元。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与拓展:1七年级某班同学参加平整土地劳动,运土人数比挖土人数的一半多3人,若从挖土人员中抽出6人去运土,则两者人数相等,原来有运土________人,挖土_______人。

2、足球比赛的计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个队打11场,负3场,共得16分,那么这个队胜了______ 场。

3、甲、乙两厂计划在五月份共生产零件360个,结果甲完成了计划的112%,乙完成了计划的110%,两厂生产了零件400个,则五月份甲、乙两厂超额生产的零件分别为_多少个?

六、自学与合作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记录

当堂检测题

1、学校的篮球数比排球数的2倍少3个,足球数与排球数的比是2:3,三种球共41个,则篮球有_______个,排球有______个,足球有_______个。

2、已知梯形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下底比上底的2倍少1厘米,则梯形的上、下底分别是____________。

3、小兵最近购买了两种三年期债券5000元,甲种年利率为5.8%,乙种年利率为6%,三年后共可得到利息888元,则他购甲种债券________ 元,乙种债券_______元。

4、甲对乙风趣地说:“我像你这样大岁数的那年,你才2岁;而你像我这样大岁数的那年,我已经38岁了。”则甲、乙两人现在的岁数分别是_______。

5、某商店为了处理积压商品,实行亏本销售,已知购进的甲、乙商品原价共为880元,甲种商品按原价打8折,乙种商品按原价打七五折,结果两种商品共亏196元,则甲、乙商品的原价分别为( )

A、400元,480元B、480元,400元

C、360元,300元D、300元,360元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篇三

课 题: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课时分配本课(章节)需 1 课时

本 节 课 为:第 1 课时

为 本 学期:总第 课时

练习课

目标:

1、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能力有所提高。

重 点:这一章的知识点,数学方法思想。

难 点:实际应用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方法讲练结合、探索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全章小结

四人一小组,互相交流学习这一章的感觉,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还有不懂的方面?感到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方案<一> 基本练习题

1、下列各组x,y的值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 (2) (3)

2、根据下表中所给的x值以及x与y的关系式,求出相应的y值,然后填入表内:

x12345678910

Y=4x

Y=10-x

根据上表找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的解。

3、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

求a,b的值。

4、解二元一次方程

(1) (2)

方案〈二〉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y的值,分别填入下列各图中,并找出方程组 的解。

2.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使得 都是它的解,并且求出x=3时的方程的解。

3.已知三角形的周长是18cm,其中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的2倍,而这两边的差等与第三边的 ,求这个三角形的各边长。

设三边的长分别是xcm,ycm,zcm

那么你会解这个方程组吗?

方案〈三〉

1、有甲、乙两种铜银合金,甲种含银25%,乙种含银37.5%,现在要熔成含银30%的合金100千克,这两种合金各取多少千克?

2、甲、乙两地之间路程为20km,A,B两人同时相对而行,2小时后相遇,相遇后A就返回甲地,B仍向甲地前进,A回到甲地时,B离甲地还有2km,求A,B两人速度。

3、小亮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注意到公路里程碑上的数是两位数;1h后看到里程碑上的数与第一次看到的两位数恰好颠倒了数字顺序;再过1h后,第三次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字又恰好是第一次见到的数字的两位数的数字之间添加一个0的三位数,这3块里程碑上的数各是多少?

教学素材:

A组题:

1.已知x+y+(x-y+3)2=0,求x,y的值。

2.若3m-2n-7=0,则6n-9m-6是多少?

3.解方程组

(1)

(2)

4、用白铁皮做盒子,每张铁皮可生产12个盒身或18个盒盖,现有49张铁皮,怎样安排生产盒身和盒盖的铁皮张数,才使生产的盒身与盒盖配套(一张铁皮只能生产一种产品,一个盒身配两个盒盖)?

5、给定两数5与3,编一道通过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应用题,并使得这个方程的解就是这两个数。

B组题:

1、某牛奶加工厂现有鲜奶9吨,若在市场上直接销售,每吨可获取利润500元,制成酸奶销售,每吨可获利润1200元,制成奶片销售,每吨可获利润2000元,该工厂的生产能力为:如制成酸奶,每天可加工3吨, jiaoxuela.com 制成奶片每天可加工1吨,受人员限制,两种加工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受气温条件限制,这批牛奶必须在4天内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为此,该加工厂设计了两种可行性方案:

方案一:尽可能多的制成奶片,其余直接销售鲜牛奶。

方案二:将一部分制成奶片,其余制成酸奶销售,并恰好4天完成。

你认为选择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

2、在解方程组 时,由于粗心,甲看错了方程组中的a,而得解为 ,乙看错了方程组中的b,而得解为 ,

(1)甲把a看成了什么,乙把b看成了什么

(2)求出原方程组的正确解。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再根据学生的意见采用方法。

学生板演

作业P103 9 10

P124 13 14

板 书 设 计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平方差公式》优质教学设计 例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二节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提供了方法.因此,平方差公式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公式,在教学中具有很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最基本、用途最广泛的公式之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有关内容,并经历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有了一定的符号感.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了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刚学过多项式的乘法,已具备学习并运用平方差公式的知识结构,通过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承担任务,在探究相应问题中,建立并运用公式,从而使拓展学生知识技能结构成为可能.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已感受到多项式乘法运算的重要性,同时,具备了对式的运算基础“快”“准”的积极心理,学生已具备学习公式的知识与技能结构,通过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2.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幂的运算和整式乘法,但在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时常常会出现符号错误及漏项等问题;另外,数学公式中字母具有高度概括性、广泛应用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探索及推导过程,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熟练应用.

2.能力目标: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符号感、推理和归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即:特例─归纳─猜想─验证─用数学符号表示—解决问题)这一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他们合情推理和归纳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几方面的合力,提高学生归纳概括、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和结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公式及其特点;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从广 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本课运用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主要使用的技术有:PPT课件、几何画板.

2.使用几何画板技术,演示利用动态绘图软件研究周期性快速切换、更改周期,形象演示图形变化,利用面积法推导平方差公式;在导入、难点突破、练习巩固等环节使用信息技术.

3.预期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找准并突破难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整个教学过程用PPT节约了时间,使课容量适中;多媒体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利于课堂的完整.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问题1:美丽壮观的城市广场,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地方,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一道风景线.某城市广场呈长方形,长为1003米,宽997米.

你能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出它的面积吗?看谁算得快:

师生活动:学生欣赏图片,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生活中的数学向数学模型转换.

信息技术支持:PPT演示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创设情境,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尝试发现

问题2:时代中学计划将一个边长为m米的正方形花坛改造成长(m+1)米,宽为(m-1)米的长方形花坛.你会计算改造后的花坛的面积吗?

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m+1)(m-1)=               ;

(2)(5+x)(5-x)=               ;

(3)(2x+1)(2x-1)=               .

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进行多项式的乘法,计算出结论.

信息技术支持:PPT动画演示.

结论是一个平方减去另一个平方的形式,效果十分鲜明.

(三)总结归纳,发现新知

问题3:依照以上三道题的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式子的左边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征?

(3)能不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

问题4:你能用文字语言表示所发现的规律吗?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归纳平方差公式的语言叙述.式子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信息技术支持:PPT和几何画板演示,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情推理的能力以及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四)数形结合,几何说理

问题5: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剩余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用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吗?

提示:a2-b2与(a+b)(a-b)都可表示该图形的面积.

师生活动: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拼游戏活动,利用这些图形面积的相等关系,进一步从几何角度验证了平方差公式的正确性,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信息技术支持:PPT演示,进一步利用动画的演示巩固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程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剖析公式,发现本质

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其中“a与a”是相同项,“b与-b”是相反项;右边是二项式,相同项与相反项的平方差,即(a+b)(a-b)=a2-b2.

2.让学生说明以上四个算式中,哪些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a和b,明确公式中a和b的广泛含义,归纳得出:a和b可能数或代表式.

师生活动:在认清公式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a、b的广泛含义,抓住概念的核心.

信息技术支持:通过PPT练习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让学生主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

(六)巩固运用,内化新知

问题6:判断下列算式能否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2x+3a)(2x–3b);

(2)(-m+n)(m-n).

问题7: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 +2y)(3x-2y);

(2)(-7+2m2)(-7-2m2).

师生活动: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进一步熟悉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特征,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必须具备的条件.

信息技术支持:PPT展示书写步骤,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规范学生书写.

(七)拓展应用,强化思维

问题8: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情景导航中提出的问题:

即:1003×997=(1000+3)(1000-3)=10002-32=1000000-9=999991.

问题9:小明家有一块“L”形的自留地,现在要分成两块形状、面积相同的部分,种上两种不同的蔬菜,请你来帮小明设计,并算出这块自留地的面积.

师生活动:设计此组题旨在从正反两方面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由结果追溯算式中的相同项和相反项,关键在于理解公式结构特征,同时训练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支持:PPT展示书写步骤,有利于节省时间.

(八)总结概括,自我评价

问题10: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提示:从知识和情感态度两个方面加以小结.

师生活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分组讨论后交流.

信息技术支持:PPT演示,复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增加提高练习,适当增加灵活度,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九)课后作业

1.必做题:课本P36习题2.1A组1、2.

2.选做题:课本P36习题2.1B组1、2.

作业分层处理有较大的弹性,体现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问题及多媒体图画设计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为不同学生设计练习,有利于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2.多媒体的应用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教育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特别是操作简单,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在学习过程中使教学软件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关注学科本质.

3.信息技术的应用,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反馈教学,使教与学更有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形结合功能,降低难度,增强直观性.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篇五

内容:8.3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2)P64--67

课型:

新授日期: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交流、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用公式计算。

3、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习重点:会推导平差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理解公式中a、b的广泛含义。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1、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

(1) (a+1)(a-1)

(2) (x+y)(x-y)

(3) (3a+2b)(3a-2b)

(4) (0.2x+0.04y)(0.2x-0.04y)

观察以上算式及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再举两例验证你的发现。

2、以上算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的差相乘,运算结果是这两个数的平方的差。我们把这样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称为平方差公式,以后可以直接使用。

平方差公式用字母表示为:(a+b)(a-b)=a2-b2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平方差公式:

3、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阅读课本65页,完成填空。

4、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a+b)(a-b)=a2-b2

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的项有什么特点?右边的结果与左边的项有什么关系?

注意: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广泛,可以是 ,只要题目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就可以运用这一公式,可用符号表示为:(□+○)(□-○)=□2-○2

5、判断下列算式能否运用平方差公式。

(1) (x+y)(-x-y) (2) (-y+x)(x+y)

(3) (x-y)(-x-y) (4) (x-y)(-x+y)

二、合作探究

1、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1) (2m+3)(2m-3) (2) (-4x+5y)(4x+5y)

分析:要分清题目中哪个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a (相同的一项) ,哪个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b (互为相反数的一项)

2、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1) 999×1001 (2)

分析:要利用完全平方公式,需具备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所以999×1001可以转化为( )× ( ), 可以转化为( )×( )

3、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1) (x+y+z)(x+y-z) (2) (a-2b+3c)(a+2b-3c)

三、学习体会

对照学习目标,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又存在哪些方面的疑惑?

四、自我测试

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订正;

(1) (x+2)(2-x)=x2-4

(2) (2x+y2)(2x-y2)=2x2-y4

(3) (3x2+1)(3x2-1)=9x2-1

(4) (x+2)(x-3)=x2-6

2、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1) (m+n)(m-m)+3n2 (2) (a+2b)(a-2b)(a2+4b4)

(3)1007×993 (4) (x+3)2-(x+2)(x-1)

4、先化简,再求值;

(-b+a)(a+b)+(a+b)2-2a2,其中a=3,b=

五、思维拓展

1、如果x2-y2=6,x+y=3,则x-y=

2、计算:20072-4014×2008+20082

3、计算:123462-12345×12347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篇六

一、课 题 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 编写备课组

二、本课学习目标与任务:1、进步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复杂及开放性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进行解题过程的规范训练。

4、理解估算的意义及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关系。

三、知识链接:1、解方程组

2、两台大收割机和五台小收割机,两小时收割3.6公顷,三台大收割机和两台小收割机,五小时收割8公顷,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1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由题意可找两个相等的数量关系:

公顷数+ 公顷数=3.6公顷

公顷数+ 公顷数=8公顷

故可设两个未知数为:

四、自学任务(分层)与方法指导:1、养牛场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1天约用饲料675kg;一周后又购进12只大牛和5只小牛,这时1天约用饲料940 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每只大牛1天约需饲料18~20 kg,每只小牛1天约需饲料7~8 kg,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

分析:设每只大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用饲料 kg和 kg,根据两种情况的饲料用量,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这就是说,每只大牛1天需饲料 kg,每只小牛1天约需饲料 kg。因此,饲养员李大叔对大牛的。食量估计 ,对小牛的食量估计 。

2、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可设 个未知数,必须找到 个与所设未知数相关的等量关系。这几个等量关系必须具备两条件:

○1: ;○2: 。

3、课本中探究1的情景里的每只大牛和小牛估计,所需的饲料量其实是一个 数。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与拓展:1、在“家电下乡”活动期间,凡购买指定家用电器的农村居民均可得到该商品售价13%的财政补贴,村民小李购买了一台A型洗衣机,小王购买了一台B型洗衣机,两人一共得到财政补贴351元,又知B型洗衣机售价比A型洗衣机售价多500元。

求:(1)A型洗衣机和B型洗衣机的售价各是多少元?

(1)小李和小王购买洗衣机除财政补贴外实际各付款多少元?

六、自学与合作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记录

当堂检测题

1、某校运动员分组训练,若每组7人余3人,若每组8人,则缺5人,设运动员人数为 人,组数为 组,则列方程组( )

A、 B、 C、 D、

2、某地区“退耕还林”后,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共18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是林地面积的25%,设耕地面积为 平方千米,林地面积为 平方千米,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

A、 B、 C、 D、

3、某人身上只有2元和5元两种纸币,他买一件物品需支付27元,则付款的方法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4、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担太重,骡子说:“你抱怨干吗?如果你给我一袋,那我所负担的就是你的两倍;如果我给你一袋,我们才恰好驮的一样多!”那么驴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是( )

A、5 B、6 C、7 D、8

5、某同学买了 枚1元邮票与 枚2元邮票共12枚,花了20元钱,求1元的邮票与2元的邮票各买了多少张?那么适合 的方程组为( )

A、 B、 C、 D、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篇七

公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公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S=ah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理解两个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演算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比较和运用

难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和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说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内容及作用。

2. 计算 ,除了直接用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由于两数差可以转化成两数和,所以还可以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把“ ”看成加数,按照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当我们对差与和加以区分时,两个公式是有区别的,区别是其结果的中间项一个是“减”一个是“加”,注意到区别有助于计算的准确;另一方面,当我们对差与和不加区分,全部理解成“加项”时,那么两个公式从结构上来看就是一致的了,其结构都是“两项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两倍。”注意到它们的统一性,有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公式特点,提高运算的灵活性。

我们学习运算,除了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平时注意训练运算方法的多样性,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运算过程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从而真正的提高运算能力。

二、新课讲解

温故知新

与 , 与 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说理,共同归纳总结出两条判断的思路:

1.对原式进行运算,利用运算的结果来判断;

2.不对原式进行运算,只做适当变形后利用整体的方法来判断。

思考:与 , 与 相等吗?为什么?

利用整体的方法判断,把 看成一个数,则 是它的相反数,相反数的奇次方是相反的,所以它们不相等。

总结归纳得到: ;

三、典例剖析

例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 (2)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只要言之成理,只要是自己动脑筋发现的,都要给予肯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评价哪种算法最简洁。

例2计算:

(1) ; (2) .

例3 计算:

(1) ; (2)

训练学生熟练地、灵活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进一步渗透整体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四、课堂练习

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 (2) ;

(3) ; (4)

2.计算:

(1) ;(2) .

3. 计算:

(1) ; (2)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计算过程是否合理,组织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和点评。

五、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体会公式的作用,交流计算的经验。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

六、布置作业

P50第2(3)、(4),3题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篇九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题:3.4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得解法,了解销售中的数量关系。

基本技能: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基本思想

方法: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及盈亏中的关系

重点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

难点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及相等关系。

教具资料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书、本

教 学 过 程自备

补充集备

补 充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观察图片引课(见大屏幕)

二、探究

探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1、商品原价200元,九折出售,卖价是 元。

2、商品进价是30元,售价是50元,则利润

是 元。

2、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a元, 现在每件降价10%,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 元。

3、某种品牌的彩电降价20%以后,每台售价为a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原价应为 元。

4、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是14.8元,则原定售价是 。

(学生总结公式)

熟悉各个量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熟悉利润、利润率售价进价之间联系

三、探究一

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分析:售价=进价+利润

售价=(1+利润率)×进价

练习(1)随州某琴行同时卖出两台钢琴,每台售价为960元。其中一台盈20%,另一台亏损20%。这次琴行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2)某文具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64元,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本20%.这次交易中的盈亏情况?

(3)某商场把进价为1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0%, 则该商品的标价为 元。

注:标价×n/10=进(1+率)

(4)2、我国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在2005年涨价30%后,2007降价70%至a元,

则这种药品在2005年涨价前价格为 元。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亏损还是盈利对比售价与进价的关系才能加以判断

小组研究解决提出质疑

优生展示讲解质疑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盈亏问题

相关的关系式: 例题

课后反思售价、进价、利润、利润率、标价、折扣数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一定清楚,之后才能灵活运用,通过变式练习加强记忆提高能力。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以上这9篇《平方差公式》优质教学设计是来自于教学啦的平方差公式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12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