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啦
当前位置: 教学啦 > 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如下是勤劳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将心比心》教案 篇一

《将心比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进行课文学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拿到课文后读了几遍,脑海中开始思考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情,备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读熟课文后解决几个问题,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以往大多数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台下一双双小眼睛聚精会神的看着我,小耳朵竖着在认真听,孩子们发言的时间很少。语文课上总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时间不够用,每每听到下课铃声响起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讲到,感觉意犹未尽还想继续下去,这时候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感受。很多时候忽略了他们的想法,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这节略读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看看效果怎样。

一上课,我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们跟读课文,目的是为了纠正生字的字音,模仿如何能讲课文读的有声有色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而了解课文内容。跟读一遍课文后,学生再分段朗读再继续了解课文。读完课文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时学生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在这反复的阅读中渐渐的熟悉了课文内容对老师抛出的问题自然应对自如。在交流问题时大家的表现很是让我吃惊,平时课上几乎不举手的庞硕同学这节课举了好几次手,叫起他来回答的还很好,我想他读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了,很替他高兴。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言都很积极,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给大家讲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将心比心的意义。大家在对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建议,他们的建议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很真诚,很温暖。看到大家这样的表现我很高兴,自己想要的不就是这样的课堂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学生自己做不好,可我们给他们机会尝试来吗?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文学殿堂中的奥秘,让学生们的自主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其次,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领悟文章主旨;第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二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二单元的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人与人要宽容、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多关心他人。

2、教学目标: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⑵ 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⑵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与本文人物对话的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用抓重点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引导法,以生活实际熟悉的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朗读,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本周律师事务所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引导揭题──检查预习──阅读体会──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2、读课文: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读通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细读课文:

⑴ 本环节主要抓住化合物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化合物品质。

⑵ 在读第一自然段时,抓住阿姨的那段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你读了这句话体会到什么?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交流,讨论后,板书:处处为他人着想,然后移情体会,让学生思考:要是你是这位阿姨会怎么做?

⑶ 在阅读第二自然段时,抓住母亲的话重点阅读体会,如“不要紧,再来一次!”你体会到什么?(宽容)如:“这是我…….女儿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读到这里,你体会到妈妈的什么品质最使你感动?

(宽容、理解、鼓励)

⑷ 移情体会:

如果这位妈妈责备,甚至辱骂那位护士,结果会怎样?

⑸ 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什么?(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板书)

⑹ 过渡:

你读了这两件事有什么体会?作者有什么体会?齐读第三自然段。

⑹ 你认为“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心比别人的心,为他人着想)

4、设置情景,说话练习,深化认识:

⑴ 提出说话要求。

⑵ 学生练习写话。

⑶ 交流。(可对话表演)

5、课堂小结:

本环节用中国台湾作家罗兰的话,深化学生情感。

【体会】

通过按照以上思路进行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对“将心比心”这一传统美德有了深刻的认识,课堂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不足之处是:阅读的形式不够多样化,不能很好地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老师讲得过多,放手不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课堂气氛不活跃,主要是引导不当,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在“读”上下功夫,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力争在阅读教学中有新突破。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一、揭题导入

1、板书:心。看到这个心,你想到了那些词语?(生自由组词)

同学们说的词语大多都围绕了一个“爱”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篇关于爱的文章

板书:将心比心。

2、理解课题:

“将心比心”对于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自由说

带着你的理解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你拿起课文,自由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个关于爱的故事?

谢老师从课文中找出了一些能帮助你理解课文的词语,你能读读吗?

(推开、沉重、松手、道谢、温暖 输液、扎针、平静、宽容、鼓励)

个别读

2、汇报:能用上老师给你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个故事吗?

(学生借助词语复述课文,把握课文整体结构,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阿姨帮我奶奶开门。母亲原谅实习医生的过失。

3、这两个故事都深深的打动了作者,找找课文中反复出现让作者感动的词语。

(板书:温暖)

读了“温暖”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阳光的温暖、关心别人心里温暖)

三、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一)推门帮助

1、读:爱可以带给我们温暖,爱更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便能感受到它的温度。请你用心读读课文中的第一个小故事,想想哪个画面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学生汇报:

(课件)“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这个画面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阿姨面对素不相识的老人,却愿意为她推开大门,用手撑着,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手。从小事可以看出阿姨是个懂得关心别人的人。

多么热心,懂得关心别人的阿姨啊!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2)阿姨看到了老人不由的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她都愿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去关心别人。

3、当这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奶奶走上来的时候,她都是这么想的——“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当阿姨看到了奶奶,她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年老的母亲,将心比心,因为她希望——“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当奶奶向她道谢时,她只是轻轻地说:“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5、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读到这儿,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也有同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温暖了我们的心。

(二)、原谅过失

1、这只是我听奶奶说起的一个小故事,不久我自己也亲身地经历了这样一件温暖我的故事(课件)

请你读读课文第二个,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动了?

(1)我正要抱怨,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a 你为什么感动?母亲的平静,如果是我,我在早就抱怨了。

如果你遇到了被扎了两针还扎不进去,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b 是的!因为疼痛,我们也许会埋怨,会责备,这都是人之常情!

可是母亲却是怎样的表现?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的宽容、理解、关爱)

c 当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母亲分明已经意识到护士是个新手,第三次、第四次的失败,母亲同样鼓励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这是多么宽慰人心,饱含鼓励的话语呀!

d 正是这饱含鼓励的话语让小护士信心倍增,第三针果然成功了,那位护士长出了一口气,她感激的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课文中还有哪一处让你感动?

(2)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a 你为什么感动?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来读读吗?

b 母亲看着实习的小护士,不由的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将心比心,她宽容了小护士的过失。

c 看到了母亲这样的行为,听见了母亲这样的话语,我的心再一次被温暖了。

______________温暖了我的心。

3、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

(课件)a 所以文中的阿姨是这样想的“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b 所以文中的母亲是这样说的:“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c 我们如果理解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课件,最后一段)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d生活中,你有遇到过,曾给过别人宽容或者得到别人宽容的事情吗?请你用简单的几句话说一说。

学生结合实际说

e 是啊!同学们都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别人,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四、课外延伸,背景音乐

要是苹果只有一个,它准装不满大家的提篮。

要是苹果树只有一棵,挂苹果的枝桠也准遮不满果园。

可是,要是把爱播撒给大家,那就像甜甜的果儿挂满了果园。

人生就像短暂的旅程。生命的精彩与动人全靠你有一颗真诚的心。当你能对别人体贴关心,将心比心地生活,就会发现原来我们一直都很幸福。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

1、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爱换爱。

2、联系生活经历,有感而发。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运用在写作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所写的两件事,体会将心比心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拓展阅读资源,联系实际生活,写出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而使

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策略】:

教学时我采用抓重点语句朗读,体会,引导法,以生活实际熟悉的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朗读,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名字叫《妈妈,洗脚》,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播放视频)

2、师: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大声读出课题——《将心比心》。教师{板书课题}

3、师:你是怎样理解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呢?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个小故事,思考后面问题。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出示(“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教师出示课件总结:(将心比心:《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拿自己的心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5、课件出示词语:老师现在出示了一些词语,你们看看都会读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开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吧。教师纠正读音,全班齐读词语。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8页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课文之后告诉老师这篇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课件出示)

过渡:其实阿姨帮奶奶开门和护士给妈妈扎针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可就是这样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师:这篇课文用《将心比心》做题目,那么文章中出现了几句有“心”字的话。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并在文中划出来吧。生:3次(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读的很仔细,找的很准确。

1、“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这是指哪一件事啊?阿姨帮奶奶开门这个故事,使作者的心温暖了许久,让我们也一起体会那些令人感动的场景吧。请同学读一读第一个故事,并想一想,哪个画面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同桌讨论,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这个画面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阿姨面对素不相识的老人,却愿意为她推开大门,用手撑着,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手。从小事可以看出阿姨是个懂得关心别人的人。

多么热心,懂得关心别人的阿姨啊!你能带着感情把这句话读一遍么?

(齐读)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阿姨看到了老人不由的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她都愿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去关心别人。

(3)当阿姨看到了奶奶,她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年老的母亲,将心比心,因为她希望——“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师小结:是呀,奶奶的年纪很大了,还要开那么沉重的大门,对她来说真的很难,而阿姨这是伸出关爱之手,她可真是个有爱心的人,所以她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

师提问: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谁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那这个时候,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师:当你为别人打开一扇门的时候,别人也为你打开一扇门,文章中仅仅是指的门吗?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扇门,而是爱心的门,打开心灵的门,正是这样的故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总结:在这件事情里阿姨帮助的不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而是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啊,这位阿姨的行为,这种纯洁的爱让作者有了一种暖暖的感觉,并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记忆里。

2师:还有一件事,让作者的心不仅充满了温暖,还觉得幸福,在护士给妈妈扎针这个故事中又有哪些场景让你感动,小组交流,谈感受。

(1)课件出示“一天??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2、在第二件事中,在护士连扎两针不成的情况下,“我”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母亲又是怎样表现得呢?①用“—”画出母亲的表现,用“﹏”画出“我”的表现。

生:平静的眼神,注视着;轻轻地;不要紧,再来一次

师: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次都没成功,针眼处都鼓起青包。假如是你,看见母亲这样,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师;难道母亲不疼吗?母亲完全可以因疼痛而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却说道:“不要紧,再来一次。”母亲没有抱怨,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有可能第三次第四次还是会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这正是母亲对护士的理解和宽容、鼓励消除了护士的紧张。

(2)第三针果然成功了。此时此刻护士也长出了一口气。母亲的动作,鼓励的话语,小护士也深深地感动了,所以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扎针了。”这个时候我们能看出小护士是个什么样的人么?

生:她很有礼貌,很懂事,有一颗感恩之心??

师:是呀,这样一件打针的小事,因为母亲的宽容,母亲的理解,使护士拥有了一颗勇敢的心,那她以后打针还会紧张吗?这份成功,这份荣誉来源于母亲的鼓励,作者拥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此时会有什么感受?

生:感动,感激,要像母亲学习??

(3)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理解。

(生:妈妈很伟大??为了鼓励护士,宽容、理解对方;考虑到自己的女儿,她是个好母亲??(4)看到眼前的一切,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为什么现在会这样呢?她想——

师;母亲知道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她将心比心,以自己对别人的宽容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她希望自己的女儿以后也能遇上这样宽容的人。所以听了母亲的话,作者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充满了幸福。

3师: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假如在生活中,我们都能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就多了一些欢乐与和气,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

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出示: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四、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课件出示小故事,学生思考。

2、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件出示课文概况,学生回忆,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4.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要在这颗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帮助、关心、宽容、??)

5.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

(出示: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每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的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总结: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就应该学会将心比心,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

五、作业设计:

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六、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教学反思】:

本次我选择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将心比心》,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位同学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在学习了我们共同进步后学习的,本节内容的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小实例,让学生去思考出怎样去面对这样的场面,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就是知道心胸开阔有益于身心健康,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对自己的成长有害。培养学生心胸开阔、宽容的品质,能替别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开开心心每一天。,

学情分析

1.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平时与人交往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已有能力去理解与人交往的方法。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培养学生心胸开阔、宽容的品质,能替别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成为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开开心心过每一天。

教学目标

1、明白将心比心是理解别人的好方法,能理解他人、对他人宽容。

2、 激励学生能替他人着想,并在与人相互交往中学会换位置思考。

3、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开开心心每一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白将心比心是理解别人的好方法,能理解他人、对他人宽容。

难点: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开开心心每一天。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体验、唤醒生活

寻找有关心胸开阔的名人名言、故事,准备小卡片若干。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师:“对不起”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常用语,你最近在什么地方又听到过?在什么场合用过呢/

2、说说自己曾经在什么地方用这两句话解决里实际问题。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学生阅读萧伯纳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从中你有什么启发?

2、学生看图说故事,续编结尾。仿照萧伯纳的语言,也来幽默一下。

3、情景表演:

① 分组选择图中的四种情景,分角色表演。要演出不同的结果,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 有表演者和观众交流感受。

③ 教师小结;当别人的错误影响到自己时,我们要能够原谅别人;当遭到别人的误解时,要能够心平气和地解释;当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时。我们要学着坦然面对,一笑置之。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交流生活中的感受,制作备忘录

1、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不开心的事,侧重于被别人误解的事,其他同学帮助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要开开心心每一天,你有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并写在备忘录中。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课外继续寻找有关心胸开阔的名人名言,写在卡片上。

2、将卡片送给你的亲人、朋友,让大家开开心心每一天。

12 127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