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啦
当前位置: 教学啦 > 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优秀8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为了加深您对于喂出来的写作认知,下面教学啦给大家整理了8篇《喂出来》教学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喂-出来》 篇一

点击浏览该文件

《喂-出来》 篇二

在看了《喂——出来!》这个标题后,还以为是一篇讲述关于道德礼貌方面的文章。但看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之后,不禁大吃一惊,这是一篇科幻小说,讲述一个不可思议的黑洞。不过,文章透出来的一个中心思想,依然是一个道德问题,一个人对自然的道德问题。

“人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给人留后路。”这句俗语就很好地概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像文章里所说的,人类把所有废物投进黑洞里,不用多久,黑洞又把废物送回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像一对情侣——你爱护我,我保护你;有时像一对敌人——你破坏我,我伤害你。谁说不是呢?看看,眼下的地球,环境恶化的程度十分严重,人类应该算几笔大帐了,例如:现在地球上每年有700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每年从工业生产中排放220万吨二氧化碳,近1000立方公里污水;每天有百余种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环境的恶化,致使地球上平均每年递增400万环境病患者,每天有4万名儿童死去,乃至有难以统计的胎儿在母腹中就变成了畸形!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这不正是说明了如果我们继续破坏自然,自然就会向我们报复吗?

你可能会说,大自然又不是人,它凭什么向人类报复呢?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要对人类报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比如1998年的特大洪灾,就是大自然报复的计划之一!但,是什么导致洪灾发生的呢?无容置疑,是人类本身!国家环保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这样解释: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源于3个方面的“人祸”:植被的破坏、江河湖泊容量的萎缩和城市化的影响。据1970年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为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仅仅30年之后,20xx年,森林覆盖率就减少了一半多,仅剩10%,水土流失面积却猛增了一倍,达739.4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41%。这可是多么令人恐惧的数字啊!此时此刻,我已被这些数字惊得想不出任何事情!只好用梅水溪的一句话代表我自己:“没有自然,便没有人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

觉悟吧!身为人类的我们!不要再不自量力地征服自然了。送给你们一句话:“爱护自然,人人有责!”

《喂-出来》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现实与想象思维的关系。

3、增强环保意识,激发探索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现实与想象思维的关系。

2、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读课文,把握文意。

2、理解现实与想象思维的关系。

3、展开合理想象,作续写练习。

【教学步骤】

一、漫画导入

学生上讲台展示所画漫画,解说故事内容。

第一幅,画上无底洞,围着许多人。

第二幅,画上许多垃圾车开来。

第三幅,画上工人头顶上飞来一块小石头。

二、自读课文,思考

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怎样的道理?

明确:不从根本上处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终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三、探究文本

1、在我们生活中,你所知道的人们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和废气、废水、废渣的?人们为什么这样处理?

2、探究这篇科幻小说的深意。结合练习二,讨论交流。

四、展开想象

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作者用意是要告诉人们什么?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明确:

1、从那个无底洞中来的。

2、意味着原先人们扔进洞里的垃圾污物将接踵而来,大自然对人类进行的一次次惩罚的行动即将开始。

3、展开想象,先口头作文,再书面作文。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调查一下,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人们是怎样进行环保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喂出来》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设想

1.本文是日本现代小说家星新一的一篇小说。作者以近于“荒诞”派的写法,内容充满了奇特的想像,小说的结尾更是耐人寻味,可引发读者作深入的思考。

2.虽然小说的写作手法近于“荒诞”,但所反映的生活却是我们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有关小说主题的讨论,由学生综合所得到的各种信息,为小说续写结尾,以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

3.让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结尾”,当堂交流,讨论对小说主题等方面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科幻小说及相关知识积累

(2)课文词语积累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自主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获益的学习方式,理解小说的主题及给人类的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性的两面性,培养真善美的品性。

二、教学重点

1、品读分析小说关键字句,感受人物的荒唐表现和社会的荒诞行为。

2、紧扣"洞"的问题,以"洞"窥人,以"洞"窥世,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思考人类自身存在的问题。

3、在小说的特定语境下,创作性地续写结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当堂创作能力,并与小说原结尾的对比、碰撞。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句俗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是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们对“容”字作了错误的理解,将废物和污水大量排放到大海,海是更大了,但是海不再蓝了……现在,人们发现了一个洞,一个深不可测的洞,人们喜出望外,接下来会发生哪些事呢?让我们一同近距离感受日本作家新星一的科幻小说《喂——出来》。

(二)、默读课文,梳理情节:

1、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shěn)笑 牟(móu)取 众目睽(kuí)睽棘(jí)手 铆(mǎo)钉 贪婪(lán)

履行(lǚ)

(2)思考:

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洞)

2、洞有什么特点,你认为现实这样的洞会存在吗?(不存在)

3、作者为什么会作这样的想象,有没有现实的触动?

读课文的47段

4、本文围绕“洞”字展开情节的,请你各用一个词概括出画面的内容?

洞现——探洞——填洞——?(漏洞) (形成板书)

(三)品读探究:

1、哪些人去探洞了,他们都有怎样的行为表现,这些人的行为表现有没有共同的特征?

点拨:以记者、学者为例,抓住关键词品析(装着、不容置疑)等

孔子日:知之不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小结:这是智慧背后的无知,诚实之后的虚伪,以洞窥人,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

2、在填洞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或人们把洞当成了什么?为什么?

点拨:“一个洞”﹦现代社会的缩影

填洞之物——各种各样——社会的角角落落

填洞之人——各行各业——社会的方方面面

3、问:课文有这样一句话:这个社会问题将可以由这个洞来妥善解决,你认为呢?

点拨:这个洞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治理公害是棘手的任务,需要长远的眼光和长期努力。

4、结果正如人们刚才所言:飞出了一块小石子,但人们意识到了危险没有,你从课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

明确:他只顾眯着眼睛……

5、如何理解这句话?

点拨:人们仍陶醉自己一手造成的短暂的清洁与美丽的得意之中,察觉不到危险来临。

6、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展开合理的想象,你认为小石头飞出之后,接下来还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学生自圆其说)

7、这是一处怎样的洞?有一个词概括?(漏洞)补充完情节

点拨:这是一个漏洞,一个社会的漏洞,一个人心的漏洞,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为了眼前的利益不顾子孙后代。

8、可是如此丰富的情节,难道作者没有想到吗?为什么不写出来?

结尾的好处: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起到含蓄警示的作用

9、既然这篇文章围绕洞若观火展开论述,为什么文章不以“黑洞”或“漏洞”为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含义)

点拨:前一句是人们对洞不了解的时候一句试探性的喊声,推动情节的发展,过了很久时间回声才出来,即照应开头,又使人联想到丢进洞里的东西,这样的题目,新颖,让人回味。

四、主题升华:

1、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1)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2)阐释了人对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小结

世界上往往有许多这样的事,做错了,当你意识到错的时候,却变得无法弥补了。

六、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新星一的微型小说。

指导师:教案思路十分清晰,内容挖掘很深,很有见解。

诊断:

1、开头最好以学生讲为主。

2、结尾要进行升华。

3、中间内容应该更集中,紧凑。

《喂-出来》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科幻小说的和作者的有关常识。

2.扩大词语的掌握范围。

3.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写作手法。

4.锻炼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学讨论法,想象交流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的道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引

预习作业和课前准备:

1.收集科幻小说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2.字词积累与运用。

3.喜欢绘画的同学用漫画的形式来表达课文内容。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哂( )笑 牟( )取 众目睽( )睽 棘( )手 铆( )钉 贪婪( ) 履( )行

5.解释下列词语

哂笑:讥笑。

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象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知劳苦,不怕他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的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时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的合理,心理很坦然。

不容质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导入新课

让同学根据课堂准备展示漫画,解说故事内容。

(教师提议:看漫画的内容是否与课文内容相符,看谁画的最好,看谁表达的最精彩。)

同学交流科幻小说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说说文章的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

(相互交流看法)

同学质疑,小组合作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1.文中的故事是否真实?

明确:不会有这样的一个无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实性在里面。

2.你认为故事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明确:环境维护问题。

3.洞真的是无底的么?

明确:外表上是,正象我们的地球,外表上无边无际,实际上已经不堪重负

4.题目用“喂──出来”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尾呼应,同时有表示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环境污染中将危和人类生存。

5.洞比喻什么?

明确: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

6.文中写了几种人?这几种人的一起特点是什么?生活中人是不是有他们的影子?

明确:为了自身的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

7.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一切破坏环境的问题,假如不从根本上解决,到头来危害的的是人类自身。

四、探究活动

1.研讨文章的主题

提示:这篇小说写的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以下几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同学看研讨联系二,小组交流讨论。

设置此环节的目的,同学多角度理解,珍视同学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2.想一想,在小说的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和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来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这是一个循环式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接受”的`想法。)

五、安排作业

1.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小说结尾,进一步想象生动具体的情节,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

(适合表达能力稍弱者)

2.自拟题目,写一篇形式新颖,维护环境的科幻小说。

(适合表达能力较强者)

《喂-出来》 篇六

工人休息够了,撑着膝盖直起身继续铆钉子。“嘭咚——”忽然他身后传来一阵巨响,并溅起木头的碎屑。工人咳嗽着看向身后,只见一个拴着绳子的秤砣在房顶木板上骨碌碌的滚动着。

他疑惑的挠挠头,又看了看四周,不明白那个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轰隆轰隆——”又是一阵巨大的声响,震耳欲聋,似乎十里之外都能听见。

真是奇怪。工人觉得是不是自己工作得太辛苦以至于自己已经出现了幻觉。

第二天工人醒来上班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堆黑乎乎的化工原料在地面高高耸起;废弃塑料、垃圾淹没了他刚铆好一排钉子的那方屋顶;边上还有成堆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以及穿着破烂的人类尸体;还有混合着污水的钞票,纸张倾泻而下……工人不敢置信的捂住口鼻,因为那股味道实在是太恶心了。

他又惊讶的揉揉眼睛,看着蔚蓝的天空中凭空出现的大洞。工人慌乱的拨打着相关部门的电话。

不一会儿,政府的官员来了,一些群众也纷纷来了解情况。有几个人大惊失色的小声议论到:“那不是我们前些日子扔进洞里的东西吗……”

等到废弃物被焚烧干净,洞另一头的人们羞愧的低下了头,因为他们意思到自己随意破换环境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多大的困扰。

《喂出来》教学设计 篇七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品读、分析小说典型情节,理解小说环保的主旨。

2、能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洞”窥人,以“洞”窥世,洞察人性的蒙昧与觉悟,思考人类自身问题。

3、能创作性地续写结尾,在科幻小说特定的情境下,培养创作能力,在与原结尾的对比碰撞中进一步深入文本,发出自己的声音。

学习重难点

能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洞”窥人,以“洞”窥世,洞察人性的蒙昧与觉悟,思考人类自身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介绍看过的科幻电影进入本人的课题。如《哈里·波特》、《阿凡达》,引起学生对科幻的兴趣。

以什么样的语气读出题目?并找出依据。

二、作者简介和科幻小说的常识

1、作者简介

星新一(1926-1997),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作为日本科幻界的一个奇才,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由于其人生经历的坎坷,他对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了许多异彩纷呈、从各个角度反映社会现实的微型小说,他把笔触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剖析卑劣的人性,表达对现代社会的隐忧和反思。同时他的科幻小说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想象奇妙,情节曲折,结尾出人意料又富有哲思。

2、关于小说和微型小说

小说三要素是什么?

人物、环境、情节

小说情节的四部分组成是: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根据篇幅长短分为几种类型?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3、什么是科幻小说?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科幻小说三要素

1、科学 2、幻想 3、小说

科幻小说之父是谁?

法国作家凡尔纳(代表作《海底两万里》)

三、读懂故事,初步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并且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本文的内容。

洞现——探洞——填洞——洞变

2、学生朗读广告公司打的广告

本公司有一个绝妙的深不可测的洞!

据学者们估计,其深度至少有五千米!

这是容纳原子能反应堆的核废料等危险物品的最好场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四、探究主旨一

1、朗读课文感悟,从“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到完。

2、想一想,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喂——出来”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想根据回声判断洞的深浅,却不闻回声,但是回声终究传来了,原先扔下去的东西,也开始出来了。这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报应终究是要来的。

然后列举一系列的关于环境污染的例子

3、探究想像

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学习展开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续写结尾。

五、探究主旨二

品读探究 “洞”察人性

1、同学们,你们就是律师,你们就是法官,请重新钻研文本,有理有据地讨论这个问题:谁应该成为被告?

2、请你说实话——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人,你会往这个洞子里投东西吗?

3、思考:

1)读了这两段话,我们再来审视《喂——出来》。仅仅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团体是这个灾难的罪魁祸首吗?你又想到了什么?

人性的阴暗面:自私!虚伪!浅薄!愚蠢!急功近利!追名逐利!利欲熏心!目光短浅!贪婪!自以为是!

2)故事中,洞的产生是因为什么?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七、作业

洞成了天然的垃圾场,成了可怕的焚尸炉,成了阴暗的保险柜。面对这样近乎荒唐的人们,这个世界接下来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个任劳任怨的洞最终又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搭乘想像的翅膀,续写与小说具有连贯性的结尾。

八、板书

喂——出来

破坏自然——必遭大自然的报复

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终究要自食其果

(人性的阴暗面)

《喂-出来》 篇八

当石头掉下来的第三天,奇怪的事情又接二连三地出现了。

在婚礼当天,场面豪华壮观,新娘美丽动人。可就在他们交换戒指的瞬间。那污水从天而降,刚好洒在新娘身上,而后,废物也一拥而下,都砸中了新郎新娘。此时,台下一片混乱。警察好不容易才把犯罪嫌疑人抓到,他在一筹莫展的时,犯罪证据飘到了警官面前。正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时,几具面目全非地尸体降到了旗手面前,把他们都吓晕了。一辆运钞车正在路上前进时,突然,许多铅做的箱子落在运钞车前面,堵住了去路,车子一刹那就翻了个大跟头。此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怒吼,电闪雷鸣。接着,又有好几个箱子落到运钞车的前面。“咚”一声破了个大洞,们被砸开了。这时,那钞票满天飞,贪婪的人们就好似饥饿的狼一样扑上去,害怕的都赶紧逃命。这时候的城市,一片慌乱,废墟满地,房子坍塌凄惨。

许多年后,一个曾住在这座城市的小伙子回来后,看见城门口立着一块大牌子——此地危险,严禁进入。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以上就是教学啦给大家分享的8篇《喂出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喂出来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12 141085